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课时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课时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5 06: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识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 2.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识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地位。 重点:三部巨著的作者,特点和地位,文学领域的 主要成就 难点: 明长城东西起止点与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体会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1、导入新课。 2.认知学习目标。 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解析课 4、问题拓展深化。 5.合作探究 6.小结 检测 复习旧知导入 出示目标 一 让生根据本课的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本课的基础知识,并构建起知识框架. 二 观看幻灯片进行知识拓展: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____ 内容____ 特点_____ 影响______ 艺术 背景_______ 书法家:董其昌 画家:徐渭 戏剧家:汤显祖 <<牡丹亭>> 三.合作探究 回答老师提问 认知目标 一 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并抢答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生抢答此问题。 完成课件上的表格 找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找学生代表回答,完成表格.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学生思考并质疑并回答,提出见解 完成课后练习册 利用表格整理加深理解便于记忆。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