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3.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曲线的对比与分析,学会运用图像和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悟到科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的指导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
难点: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播放《动物世界》中的一段视频。问:视频中讲了哪几种物种之间的关系?它们属于哪种关系? 我们发现,很多生物不仅以个体为单位面对环境,还会以各种群体为单位来面对环境。 学生观看并回答: 鳄鱼和角马,秃鹫和角马属于捕食关系,狮子和大象属于种间竞争。 学生听讲、思考。 视频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什么是种群? 引导学生归纳种群的概念,强调三个要点:一定区域、同种生物(一个物种)、个体总和(一个群体)。 出示反馈练习: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亩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E、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F、一窝蚂蚁 G、一个狼群 学生思考、回答。 用概念进行判断。 学生讨论 对答案说明理由。 由于种群概念较抽象,教师通过有目的的一步一步质疑,逐步引导到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概念。
过渡 过渡语:你知道刚才的视频中,数百万计的角马长途迁徙的原因是什么吗?它们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迁徙的?如果不迁徙会出现什么情况? 质疑:生活在某一环境中的某一种群数量是否一成不变?可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归纳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学生归纳:食物、水源、天敌、气候、配偶、领地、种间竞争等 教师用副板书形式罗列在黑板上。 角马迁徙路线和途径地区的气候类型融入教学,进行跨学科融合。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那么,种群的数量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出示思考题: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请计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 教师出示J型曲线图。 材料展示:澳大利亚的兔子种群变化的情况。 问:(1)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兔子会增长得如此之快?引导学生分析。 (2)会不会无限制地增长下去?引导学生分析。 指导学生说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划书。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没有天敌、食物丰富、气候适宜…… 不会,资源、空间等有限 通过具体实例的解释,及两根曲线的联系与区别的说明过程时,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种群数量增长变化规律的认识。
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 问:(1)在现实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应该是大都符合哪种曲线? (2)在S型曲线中,哪段增长速度最快?哪一点增长速率最快? (3)如果这是养鱼业,请问何时捕捞收益最大? (4)如果这是害虫的增长曲线,在何时喷洒农药最好? 小组讨论 表达交流。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中,促进学生能理解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后又为人类服务的实际意义;能感悟到科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的指导作用。
小结与作业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作业:练习册13页(二)6、7、8、9、13 ,15页二2 学生总结
五、板书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J型曲线:充足资源
S型曲线:有限资源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防治有害生物、控制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