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审核:初二物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物质由 变为 叫熔化,熔化时要 热;物质由 变为 叫凝固,凝固时要 热,晶体熔化时温度 ,处于 状态;晶体熔化的条件:
2. 物质由 变为 叫汽化,汽化时要 热;物质由 变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体沸腾时温度 ,液体沸腾的条件: 。
3. 叫升华,升华需 热。
4. 叫凝华,凝华需 热。
二、合作研讨:
1. 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
(1) 密封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对玻璃泡微微加热并仔细观察,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当紫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时停止加热,仔细观察冷却过程中碘的状态变化?
(3) 在整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液态的碘?为什么?
小结: 物质由固态 变为气态的过程叫 ,升华过程 热。
物质由气态 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凝华过程 热。
2.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 放在橱柜中的卫生球逐渐为什么变小?
(2) 冬天冰冻的衣服为什么会慢慢地变干?
(3) 试解释霜、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 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
(5) 你能解释一下舞台上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的白雾吗?
(6) 人工降雨
这里人工降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 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______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 认识水的循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5页:水循环 。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_______成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 ______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这些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又注入大海。
[经典例题]
1. 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 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热。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而使油污 的缘故。
2.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凝固 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3. 自然界关于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D.雨是云层中小水珠聚集成较大水滴,这些水滴从高空落下形成的
4. 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5.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汽化、液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 熔化、汽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6. 在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它是水蒸气 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或“外”)表面。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