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平移和旋转》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平移和旋转》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04 12: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北师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教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试一试”四个数学活动,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 这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从二年级上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符合儿童的空间发展水平。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化的必要手段,也为以后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见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的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第27--28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初步渗透了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正确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六、教学具准备:
方格纸、直尺、铅笔等。
七、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课堂活动环节:
(一)走进生活,初步感知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采访同学们:你今天是怎样来上学的?从而引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通过同桌讨论,汇报得出:分为平移和旋转两类,从而揭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呢?平移可以往哪些方向移动?根据学生汇报得出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1)让学生做一个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孩子们在做一做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个轴转动。(出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让学生说一说,找出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设计意图:找出生活中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二)创情激趣,合作探究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圆点和三角形也想来运动运动。它们准备做什么运动,又是怎样运动呢?
2.小组合作,总结方法
(1)动态演示小圆点运动:让学生数一数小圆点向上平移了几格,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师强调:起点用0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平移一个点,为下面平移整个图形作铺垫。】
动态演示三角形运动
出示问题:三角形向()平移了()格。①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学生探究情况。②通过讨论,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答案:2、4、5格。③总结得出数图形平移几格的方法:找对应点,(板书:找点)并强调起点用0表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
(3)师解说什么叫“对应点”,指名三个学生上台找对应点。进一步巩固数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不同的数法,制造认识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找到数图形平移几格的方法。】
(4)师:三角形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了4格,请大胆猜想一下:是否整个三角形都向右平移了4格呢?①(演示)从而得出:判断一个图形平移几格只要找某一个点就行了。这个点平移几格,整个图形就平移几格。②怎样描述图形的平移变化呢?生汇报得出:方向 距离(格数)并板书。③再观察三角形,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根据汇报得出: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经历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突破了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师:三角形会移动,小圆点会移动,那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楼房会移动吗?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频。大工程师能平移一栋大楼,你们这些小工程师能平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①让孩子们独自作图,师巡视指导。
②通过作图交流,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画图步骤:找点、移点、连点。(板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震撼人心的视频,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孩子们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数学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四)联系生活,应用深化。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把学生分为平移队和旋转队。对闯关成功的个人和小组及时奖励智慧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
第一关: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O ”。
第二关:想一想,小猫怎样才能吃到小鱼和老鼠?
第三关:聪明的设计家。
【设计意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练习按照由易到难的阶梯性原则分成三个层次,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闯关练习,体现了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五)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畅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想和体会,培养学生养成回顾知识的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渗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结评价:这节课平移队和旋转队哪个队表现得更好呢?评选出最佳小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六)欣赏图片:
伴随着音乐播放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漂亮图案。
【设计意图:这个欣赏活动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平移与旋转的美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兴趣。】
八、布置作业
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九、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方向 距离(格数)
方法 找点 移点 连点
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 , 位置变了。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设计是一节课的灵魂和眼睛,清晰明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