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压强复习(1)含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__。
(3)作用点:物体与物体的_________。
(4)大小:可能与重力无关。
(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与_______ ____________。
【注意】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引起的,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可以是由施压物体受到的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1.压力(理解)垂直接触面压力大小积大小受力面2.压强(掌握)
(1)含义:物体在__________上受到的_______。
(3)单位:1帕=1牛/米2
(4)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改变______________;
②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它是由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共同决定的。
单位面积压力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______。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的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__,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
【注意】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于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引起的,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并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
3.液体压强(理解)压强压强密度深度相等增大越大
?
?
【解析】铁轨铺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1.下列四幅图中,利用相关部件减小压强的( )A图15-12.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15-2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
?
?
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实验中的变量是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
图15-2答案B3.著名的帕斯卡实验如图15-3所示,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
?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图15-44.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5-4所示。泡沫的形变程度(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当受力面积大小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甲、丙制压力大小相同没有控【解析】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泡沫发生形变,所以可通过比较泡沫形变程度的不同,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甲、乙实验的变量是压力大小,控制的变量是受力面积的大小。甲、丙实验的变量是受力面积的大小,控制相等的变量是压力大小。
(1)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3)装满水时,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5.新华社2013年5月2日电:云南省已连续四年多遭受旱灾,为保证灾区某校师生用水,政府派出抗旱送水车送水。如果一辆送水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5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学校距取水处12km,汽车匀速行驶20min到达学校。
(ρ水=1.0×103kg/m3,g=9.8N/kg)问:【答案】(1)10m/s (2)5.0×103kg (3)2.156×105Pa
探究类型之一 压力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15-5所示。
图15-5(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小明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明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解析】甲乙两图实验的变量是受力面积不同;乙丙两图实验的变量是压力大小不同;丁图切成两块后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点悟】 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进行有关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
如图15-6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探究类型之二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图15-6B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但体积甲小于乙,因质量相等,甲的密度小于乙。
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5-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图15-7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4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5、6【解析】在同种液体内部进行液体压强规律的探究,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也可探究同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的关系。
【点悟】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实验探究与分析问题时需控制变量。
限时集训压强复习学案
1.压力(理解)
(1)含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__。
(3)作用点:物体与物体的_________。
(4)大小:可能与重力无关。
(5)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掌握)
(1)含义:物体在__________上受到的_______。
(3)单位:1帕=1牛/米2
(4)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改变______________;
②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压强(理解)
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______。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的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__,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
基础自测:
1.下列四幅图中,利用相关部件减小压强的是 ( )
2.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
方向
压强计液面
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水
6
朝上
5.6
3
水
9
朝上
8.4
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3.著名的帕斯卡实验如图15-3所示,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5-4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5.新华社2013年5月2日电:云南省已连续四年多遭受旱灾,为保证灾区某校师生用水,政府派出抗旱送水车送水。如果一辆送水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5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学校距取水处12km,汽车匀速行驶20min到达学校。(ρ水=1.0×103kg/m3,g=9.8N/kg)问:
(1)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3)装满水时,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归类探究:
1、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15-5所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5-6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5-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序号
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Δh/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4
3
9
朝上
8.2
4
9
朝下
8.0
5
9
朝左
8.2
6
9
朝右
8.2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 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 ______的数据得出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小结:
练习:
1.如图15-1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
图15-1
2.社团活动在潍坊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么( )
A.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B.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
C.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D.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
3.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15-2所示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图15-2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如图15-3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图15-3 图15-4
5.如图15-4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 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D. 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6.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
A.木桶的粗细 B.木桶的轻重 C.最短的一块木板 D.最长的一块木板
图15-5
7.如图15-6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及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8.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c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 ( )
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9.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15-7所示的器材:
图15-7
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如图15-8所示 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
A.8∶1 B.4∶3 C.1∶2 D.4∶1
图15-9
图15-8
11.如图15-9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研究表明,太阳光对被照射的物体也具有力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太阳帆可以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设一个太阳帆的面积为1×104m2,正对太阳时受到光的压强为9×10-4Pa,则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为__ __N。
13.体重为500N的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时发现冰面有破裂的危险!他及时卧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已知两只脚与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400cm2,则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__ _Pa,平卧时能避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 。
14.如图15-11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
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0.8×103 kg/m3)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 ; 图15-11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15.一座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为4.2×103kg,底面积为0.5m2。求:
(1)石碑受到的重力;(2)石碑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16.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
图15-12
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15-12甲所示;② 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 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15-13所示,在透明有机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图15-13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 _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18.如图15-14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
(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 。
图15-14
19.过山车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它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科学原理。六一节小柯第一次乘坐过山车。
(1)小柯坐在过山车上,感到天旋地转,这时他是以 作为参照物的。
(2)过山车的设计者通过计算受力因子,来衡量座椅施加给游客的力,让这些力即使游客感到刺激又不会受伤。
受力因子=
小柯同学的质量为50千克,当他坐在过山车上行驶到轨道底部时,受力因子为2,如果此时他与座椅的接触面积为500厘米2,求此时他对座椅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20.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1)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求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ρA∶ρB。
(3)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