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16: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阳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统测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史铁生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今天的文学,毛病就是太文学,今天的小说,绝望就绝望在
太小说。当有人说‘这不是小说”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问:‘什么是小说?”史铁生对“什么是小
说”的追问透露出对既有文学规范的强烈不满。在他的文学观念里:“文学即越界,文学的生命
力就在于不轨之思。”作为当代文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异数”,史铁生始终自外于当代文学的每
一热闹潮流,成为最无以归类的作家之一。
冥思,是失去行走能力的史铁生所获得的另一种异常发达的“行走能力”一“精神漫游”。
他试图通过冥思来找到应对生存困境的答案,给自己一个“不至于自杀”的理由。这就形成了史
铁生非同寻常的写作观—“为灵魂的安宁寻找种种理由的过程即是写作行为”“写什么和怎么
写都像是宿命,与主义和流派无关”。
轻形式技巧的史铁生更强调思想,而他抵达思想的方式是提问—“向自己的心魂深处去
观看,去发问”。史铁生早期的提问多是出于对个体残疾的因惑和愤怒,生和死的难题成为他冥
思的重心。当同时代作家的危机感大多停留在社会层面的时候,史铁生却偏离常轨,沉醉于对
形而上哲学命题的迷思。提问导向新的发现,史铁生正是从个体的残疾开启了对人类精神残缺
的思索。
不断地提问,然后是吃语般的自问自答,史铁生仿佛在进行思想的自搏。他的全部小说,都
像是由自我分裂出来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史铁生曾说“最近似小说的东西就是聊天”“写作
就像自语,就像冥思”。聊天和自语无需规矩,更用不着技巧,只关乎真诚。真诚、善思,便
是史铁生透露的写作秘诀。对他而言,写作越到后来越变成自由的“心魂之舞”。
《我与地坛》发表之初,引发过文体归属的争议:从个人“沉思录”的性质来看,无疑是散文,
但如果从叙事的角度分析,又处处可见其“小说手法”。对于这种文体越界,史铁生认为是件好
事:“散文正以其内省的倾向和自由的天性侵犯着小说,既不必保护散文的贞操,也用不着捍卫
小说的领土完整。”也许,在他看来,当一种文体无力承纳作家的“不轨之思”时,需要改变的,恰
是我们对文体边界的厘定。
为数不多的从文学史视角研究史铁生的论者,都曾强调过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文学史写作
对史铁生一定程度的“忽略”。他们为此扼腕痛惜,但如果跳脱通过文学史为作家寻找坐标的惯
性思雏,史铁生的不能被整合归类反倒成了他始终保有鲜明文学个性的自由徽章。站在文学史
边缘的史铁生对文学有自己的分类一“面对灵魂的写作”“面对社会的写作”“根据市场的需求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2-05-500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