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1课时)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新课导入
对照部位 遮光部位 见光部位
脱色后叶片颜色 黄白色 黄白色
滴碘液后是否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果分析 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见光部分产生淀粉
实验结论 绿叶(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场所) (条件) (产物)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一、新课导入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细胞水平
细胞壁——纤维素(糖类)
细胞膜——蛋白质和脂质
细胞核——遗传物质(核酸)
器官水平
苹果、梨等果实——糖类
黄豆、花生的种子——蛋白质和脂肪
芝麻、向日葵的种子——脂肪
小麦种子、甘薯的根、莲藕的茎——淀粉
植物体
一、新课导入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新课导入
空气总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
海尔蒙特实验:
海尔蒙特认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二、光合作用
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
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呢?
二、光合作用
普利斯特利实验:
二、光合作用
1.在实验中,密闭装置中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
2.如果你是普利斯特利的话,观察实验现象后,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光合作用
普利斯特利根据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二氧化碳
除水以外,二氧化碳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光合作用
既然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因为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可以促进燃烧,氧气有助燃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公式
实质 能量方面的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质方面的转化: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意义 1. 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机物;
2. 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丰富的能源(化学能);
3. 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氧气来源。
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
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
只有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60
20 25
30 10
40 5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光合作用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
二、光合作用
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因为金鱼藻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试管中将没有气泡冒出。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种植过稀,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
种植过密,植株叶片互相遮挡,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你还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
四、典型例题
例1.“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其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B.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A
四、典型例题
例2.下列叙述不属于光合作用对自然界意义的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B.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
C.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
D.加重温室效应
D
四、典型例题
例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B.光合作用转化的光能是动植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C.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光合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D
四、典型例题
例4.农业生产中,种植作物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目的是使植物更好地进行(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A
四、典型例题
例5.一般来说,光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了,分析其原因时( )
A.强烈的蒸腾作用抑制了光合作用
B.光照太强影响了酶的活性
C.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D.气孔关闭,氧气不能排放
C
五、课堂小结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照(条件)
有机物
水
二氧化碳
氧气
五、课堂小结
2.光合作用过程公式:
再 见(共16张PPT)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1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照(条件)
有机物
水
二氧化碳
氧气
一、新课导入
2.光合作用过程公式:
一、新课导入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提示:
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要让皮肤接触它。
2.本实验的其他材料用具,可以参考前面做过或教材中介绍过的实验来确定。例如,可以借鉴普利斯特利实验中如何控制空气流动的方法,等等。
3.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呢?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制订计划:
实验材料:
氢氧化钠溶液、两盆盆栽的天竺葵、酒精、碘酒、两个小烧杯、两个大烧杯、两个培养皿、两个酒精灯、两个三角铁、两个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两个玻璃罩。
1.设计实验装置: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参考实验装置: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制订实验操作步骤:
怎样证明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1.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请仔细分析原因,然后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的;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2.同学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分析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严谨、合理。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3.与同学交流从结果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共同分析所做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
三、典型例题
例1.下面是某同学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的实验方案: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放在暗室中饥饿,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滴几滴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生成,是否有蓝色出现。
三、典型例题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 )
A.上述内容中应该“一组放置氢氧化钠溶液,一组不放置”
B.上述内容中应该“红色安全灯”改为“绿色安全灯”,色素能吸收红色光,进行光合作用
C.上述内容中应该“一组照光另一组不照光并进行相同处理”
D.上述内容中应该将“葡萄糖”改为“淀粉”
B
三、典型例题
例2.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需要氧气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B
三、典型例题
例3.下列控制变量的方法,可以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 )
C
四、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三)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4.得出结论
5.表达与交流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