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书为心画
——中国书法
第五课
高一 美术鉴赏
阅读并识读这件书法作品:
* 信上写了什么 内容?
* 表述什么意思?
* 字是什么书体?
* 有何艺术价值?
《苦笋贴》(绢本) 25.1厘米*12厘米
【唐代】 怀素 上海博物馆藏
“苦笋(筍)及茗异常佳,乃可径(迳)来。怀素上”
“苦竹之笋和茶的口味非常好,你可以直接送来。怀素敬上”
字体:草书
艺术价值:
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笔画娴熟、字圆锋正、精炼流逸,又走蛇舞龙
的变化之美。直通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
《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怀素超妙入神之书。”
怀素:唐代书法家、僧人,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精勤学术,以善“狂草”出名。相传秃笔成冢,并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之“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善以中锋作大草,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然不离魏晋法度.
《苦笋贴》的书法特点:
“乃”字的大力夸张;“常”字的粗壮劲健;“筍”字的瘦劲婉转;“迳”字的快速回绕。
每行字自上而下用笔渐重,笔画渐粗,同时字形由长变短。由放而略收。再从
整体上看,上轻下重,上疏下密,上虚下实,呈现出矛盾的对比与统一。形成了由
远及近,由山下仰望高山的视觉效果。
放纵
收敛
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欣赏?
书为心画
——中国书法
西汉哲学家杨雄:“书为心画”。书法是书写者性格、德行、情感的反映。
“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是其心理状态的体现。
书法四要素: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一、笔法
又叫用笔,是指写字时控制毛笔的运动。指书写点画的用笔或运笔的方法。
笔法关系到字体笔画、线条的角度、力度和速度,是书法技巧中最基本、最重要
的内容之一。也是书法入门的基本功之一。
毛笔柔软且具有弹性,因此行笔过程中产生了三种主要的行笔方法:
1.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的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垂直方向、运动空
间单一,属一维空间运动。 如:小篆(中锋用笔)
2.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垂直和平动运行,属二维空间运动。
如:隶书、楷书(兼有平动和提按)
3.绞转:书写时,笔毫在纸面上旋转运动。有平动和旋转运动。
如:行书、草书(线条活泼多变)
平动、提按、绞转
在三种笔法中,笔锋是如何表现的?
你对绞转是如何理解的?
使转:通过毛笔与纸的接触角度变化来营造中锋与侧缝
的变化,从变化中使转出不同的转折线条。即“变锋法”。
在不改变毛笔与之接触角度的前提下,用手指轻微转动笔
杆来完成使转。即“捻管法”。
绞转:是使转的第二种写法,这种笔法是由篆书和隶书
演变而来的。多用于草书。通过笔画的灵动转变有效营
造出草书的独特美感。
观察篆书“南”、楷书“唐”、行书“增”三字的线条分别对应哪些笔法?
《白氏草堂记》中的“南”字
清代 邓石如
《麻姑山仙坛记》中的“唐”字
唐代 颜真卿
《频有哀祸帖》中的“增”字
东晋 王羲之
平动
提按
绞转
比较钟繇《贺捷表》与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在起收笔上的异同:
《贺捷表》 三国 钟繇
《麻姑山仙坛记》唐 颜真卿
用笔:纵向笔画短促,横向笔画伸展。字内没有长的
横向笔画,字形横阔,势巧形密,笔力劲健。顺势尖锋
入笔,稍顿,然后锋藏于画中直行,至笔画末尾处顺势
收笔,力达笔端,行笔过程中按如打桩,提如拔钉。
用笔:横画斜体,方起笔,圆藏锋收笔,
竖笔不尽相同;撇画,撇逆锋着纸,力随
笔行,渐行渐收,骨风沉着雄健;钩短小
犀利,有些出锋,有些隐藏,含蓄委婉,
内含筋骨,隐
显锋势;折画
由横笔和竖笔
组成,圆折顿
笔缓慢折笔。
线条变化不大。
归纳:
笔法是书法的线条
美感,书写者在运
笔中角度、速度和
力度的不同,影响
线条效果的丰富变
幻。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miao;一点之内,
殊衄nv挫于毫芒。”认真观察二贴,体会王羲之书法曲线道美流转、折线劲健挺拔
的特点。
《初月贴》(纸本) 东晋 王羲之 辽宁省博物馆藏
《频有哀祸贴》(纸本)东晋 王羲之 日本前田育德会藏
只有博涉多家,
自己写字才笔笔有来
历,字字有出处。具
体到每笔每画。“一画
之间”必须有“变起伏”,
书写时,要明白在什
么地方“锋杪”;“一点
之内”一定要“殊衄挫”。
在最要紧的“毫芒”,
一画要有高低起伏,
一点要有扭和挫不同
的动作。一个点,不
管向左向右,通常就
是两个动作,一扭或
一挫。
锋杪:用笔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有线条的节奏感。
毫芒:毫毛的细尖。
二、结体
结体又称“结字”、“间架结构”。具体指每个汉字点画之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起源于摹物状形,结体相对自由,但都遵循均衡稳定的原则。
汉字的演变:
汉字七体: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
隶书(东汉)——楷书(魏晋)——草书(西晋)——行书(东晋)
甲骨文:刀刻,笔画细,大小不一。“最早的汉字”。
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因铸刻在钟鼎上,也叫钟鼎文。
小篆:结体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装饰性强。又称秦篆。
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又称佐书。
楷书:结体方正,笔画平直。也称正楷、真书、正书。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今草又称“一笔连”。
行书:端正平稳,放纵流动。分为行楷和行草。
日、月、车、马“汉字七体”
P39“马”字的字体演变排序
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何区别?
篆书 《石鼓文》 战国
隶书 《张迁碑》 东汉
楷书 《颜勤礼碑》 唐 颜真卿
字形多取竖长方形,体势整
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
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
雄浑之美。比金文规范、严正,
是金文向小篆发展的过度体。
通篇方笔,方正劲挺,棱角分
明,结构严谨,笔法凝练,书风端
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稚拙,
细品精巧。章法、行气灵动,沉着
有力,古朴异常。
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
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
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
雄健,生机勃勃,代表盛唐审
美风尚。
同为楷书之间的结构也有差异:
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橫轻竖重,笔力浑厚、
挺拔,开阔雄劲。横画与竖画对比强烈,所有
点画、提按比较明显,总体结构平正饱满。其
独特美感是雄伟、浑厚、博大。
字形修长,内紧外松,左收右放,刚劲挺拔。
以方为主,点画挺拔,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
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
朗。
颜 体
欧 体
你对“中宫”是怎样理解的?
中宫收紧:并非全部都往中间靠,长此以往,字势越写越死。笔画应穿插
有度,应理解为整个字的重心,而非着眼于一笔一画之间。
对比欧体和颜体,观察它们的“中宫”有何差异?
中宫放松
向式结构
中宫收紧
背式结构
你认为写好一个字,首要是用笔还是结构?
用笔和结构这两方面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论是用笔还是结构,都是
书法学习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部分。而中国的书法是一门讲究传统技艺的一门
学问。内部各个要素必然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继承发展的。对于书法学习者
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结构问题,要有先后性,而大部分情况下,笔法应优先于结
构。
归 纳:
了解不同书体的特点,加深对书体演变的理解。在鉴赏书法作品时比较
用笔和结构的特点,增强对中国书法形式美感的感悟能力。
三、章法
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就是书写时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
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
相映带,神完气畅,精妙和谐。
鉴赏书法作品的章法,关键在于“势”和“行气”的把握。
势:即在是写一个字时所要构建或形成的姿势,就是画出一个单字的轴线,
轴线的位置表明这个字的倾斜方向,带有一种运动的趋势。
行气:就是贯穿在一幅书法中,行与行之间的气势。把每一个单字的轴线
延长,并把相邻两字的轴线相交,形成每行字的轴线,贯通上下字之间的“势”
就是行气。如:P40清代 王铎的《草书五言诗轴》
区别:“行气”是从章法层面考虑的,涉及到行与行之间的安排组合。“书势”是
在书写过程中涉及到笔法方面。
观察北宋 米芾《蜀素贴》中的“霄”字(P39),说出你的理解:
整个字的字势向左下倾斜,中间收紧。书写时,注
意“雨”字头的内部空间,短横变为“横点”,短竖左边变
为一点;下面“肖”字的竖与“雨”字头的竖错位,不能在
一条线上;“月”字的撇,向外弧状,向右倾斜并回笔,
横折钩的钩略重,向左行笔顺势钩出,两短横变为两点
并注重变化。
字汇集到一起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产生了怎样的相互关系?
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连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
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就势而为,错落有致,格局协调。
表示“行气”的轴线,是一直到底?还是有断有连、左右摆动?
借助轴线可以清晰地看到轴线图与“行气”。线条地运动节奏及创作情感密
不可分。轴线地左倾右倾角度会有变化。如:稍正稍斜或正中有斜或强烈地倾
斜。创作时行气地动荡起伏也随之变化。这些轴线无一雷同,各逞风姿。
赏析北宋米芾的《蜀素贴》章法的“行气”与
清代王铎的《草书五言诗轴》有哪些异同?
《草书五言诗轴》(纸本)清代 王铎
《蜀素贴》(局部 )
(绢本)
北宋 米芾
亦称《拟古诗贴》,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
贴,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章法上,紧凑的
点画与大段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
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
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贴》独具一格的章
法。行气从容流转,跌宕多变,每个字都微微向
左斜欹,一段段轴线都未连通,但整体行列气脉
贯通。虽然每个字倾斜角度不同,但大体上平行。
若考察各行连线,可见一行行的轴线无一雷同,
各逞风姿。
笔势连绵,
字间虽连带不
多,但笔断意
连,行气贯通,
运笔流畅,顿
挫、回旋,变
化多端。笔法
方圆并举,用
墨或涨或渴,
散乱之间又有
章法可寻,左
之右之,收放
自由,情绪跌
宕,酣畅淋漓。
对明代董其昌的《谢惠连雪赋》与
明代徐渭的《行草应制咏墨图》的章法分析:
《谢惠连雪赋》(绢本)明代 董其昌
《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明代 徐渭
笔画圆劲透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
始终保持正峰,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章
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
疏朗均称。用墨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整幅
作品书写
很“满”,
行距、字
距都写得
密实,笔
墨纵横,
龙飞凤舞,
不可一世,
满纸烟云。
归纳:
了解章法的含义,及其
对书法的意义,进一步深入
对书法的理解。
四、墨法
墨法的运用源于中国宣纸的特性,产生了用墨方法的特殊审美情感。“墨分
五法”讲的是墨有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
度和轻重之分。
浓墨:笔沉墨酣,力度充沛。 常用书写篆、隶、楷书体。(如:清 金农)
淡墨:淡雅隽juan永,清新飘逸。常用书写草书、行书等书体。(如:明 董其昌)
枯笔:干墨疾书,笔触毛而不光。
润笔: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湿润晕化。
涨墨法:(清 王铎 发明)
由于毛笔蓄墨很多,墨在字中间晕开,使字的边缘呈不规则形。有时笔画之间的空
间完全被墨晕没,简洁形华,避免琐碎,造成点、线与墨块的对比,纵而能敛 ,势若不
尽,意味无穷。因墨色变化丰富,从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渴笔:又称“干笔”,笔枯少墨。渴笔中见润泽,枯笔中见老辣。
浓墨
淡墨
涨墨
枯笔
请分别指出下面书法作品的用墨?
不同的墨色所带来怎样的视觉效果及区别?书者为何选择这样
的墨色?表达出怎样的感想?
风格雄健者喜用浓墨,淡雅秀逸者喜用淡墨。用浓墨之字沉酣丰腴,神凝韵
厚又能力透纸背。用淡墨之字予人清淡古逸之韵,可表现清和清雅的意境。书迹
清单古雅、秀逸淳和,透露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气息。
墨法并不只是浓淡两极,而有多种变化。水墨结合形成润墨,墨色常从点画
中晕化开来。行笔快捷灵动,不可凝滞。润墨使点画有丰腴圆满但不臃肿的韵致,
浑厚华滋,加上枯笔的配合使用,包括飞白、枯笔和渴笔等能较好地体现出沉着
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在运动中有意识使墨干一点,用笔迅猛摩擦纸面,
笔画呈现出毛而不光的形状。笔触疾中带涩,枯中有润,似干实丰,所谓“干裂
秋风”。在用墨过程中,浓淡并没有定规,完全以书写态势变化为转移。
名作欣赏:
《兰亭序卷》(冯承素摹本)(纸本)24.5厘米*69.9厘米 (28行、324字) 东晋 王羲之 故宫博物院藏
用笔遒劲、爽利,结体潇洒秀美,自然蕴藉,风格飘逸灵动,姿媚中含骨力。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天 下 第 二 行 书”
《祭侄文稿》(纸本)28.3厘米*75.5厘米 (23行 234字) 唐代 颜真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写洒脱率意,气息自然生动,显示出颜真卿深厚的技巧功力。通篇用
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天 下 第 三 行 书”
《寒食帖》(素笺本) 18.9厘米*34.2厘米 (17行 129字) 北宋 苏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归 纳:
分析墨法的形式美感,“浓、淡、枯、润”在相应书体中的具体运用,体会其文化意蕴。
课堂总结:
书法是从日常书写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可读性是首要的原则。鉴赏书法
一是“形”,它包括了点画线条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结构。二是“神”,它是在“形”
的基础上体现作者的喜怒哀乐。二者相得益彰,因此我们说“书为心画”。
为什么建议大家业余时间练书法!
一、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同学们在当前的情况下,学习压力大,容易在我们心中产生压抑情绪。而我们要会寻找缓解压力方法。书法则是所有方法中最为养生的一项。心情低潮时大笔一挥,心思浮躁时小楷落纸,一笔一划,让心思沉淀,让心灵静放,工作的烦恼和负面情绪都在刚柔并济的笔尖中渐渐消散。
二、修身养性,调心静气
从古到今,为什么大多书法家都长寿?因为练书法陶冶心灵,对身心优化有很好的帮助,通过练习书法,让我们身体舒适,让我们心情愉快,久而久之,你在同学前的气质,你的学习面貌都会得到改善。
三、提升自信,肯定自我
我们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那些能写手好字的人,大多才华出众,常被人夸作“才子”“才女”,而这样的才气,通过书法很容易实现。你也可以写一手好字,多一项技能,多一份才气,让你获得更多自信。
四、提高素养,滋养情怀
练习书法,是一次高尚经典文化的修行,在这过程中,你还可以广为汲取古典诗词、文学、历史、美学等文化养分,提高你的文化素养,数千年中华文化精华滋养心中。
五、实惠划算,便利优美
梁启超说过:“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当前而言,大家主要成本就是资金和时间,而练书法,耗资少,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完成,提笔就写,想停就停。
所以,我诚恳地建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练练书法!你将变得更加优秀!
书法作品的样式:
条 幅
横 幅
扇 面
扇面,分折扇和团扇两种
对 联
中 堂
条 屏
成组的条幅,也称“条屏”
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又称“楹联”“对子”“联语”
册 页
长 卷
斗 方
镜 心
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的作品
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报 头
题 签
书籍、杂志的封面题字
匾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