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海水“制碱”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实验小组的同学按表中的选项添加试剂,实验时将滴管中的液体滴入试管B中,试管A中的溶液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选项 滴管中的液体 试管B中的固体乙 试管A中的溶液甲
A 水 烧碱 饱和澄清石灰水
B 浓氨水 熟石灰 紫色石蕊溶液
C 浓盐酸 铜片 硝酸银溶液
D 稀盐酸 石灰石 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2.鉴别①NaCl ②MgSO4 ③CuCl2 ④BaCl2 ⑤NaOH五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则被鉴别出来物质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②④① C.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①④
3.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做法不会理的是( )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延长食品保质期
B.用熟石灰做海苔、蛋黄派等食品的干燥剂
C.食用松花蛋时,可加入适量食醋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烹调食物时使用适量食盐和味精做调味品
4.向一定质量的某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质量等于原H2SO4溶液质量的1/2。则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45% B.30% C.21% D.11%
5.厨房就是一个小小实验室。利用厨房用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证明植物油不溶于水 B.检验食盐中含有氯离子
C.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碱面 D.验证鸡蛋壳能与酸反应
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碳酸钠、纯碱、Na2CO3 B.氯化钠、食盐、NaCl
C.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7.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8.下列物质既可以做治疗胃酸的胃药,又可以做面点发酵剂的是
A.NaCl
B.NaOH
C.NaHCO3
D.Na2SO4
9.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 NaCl NaOH KCl
B.CuSO4 Ba(OH)2 HCl HNO3
C.Na2SO4 BaCl2 Na2CO3 HNO3
D.Ca(OH)2 K2CO3 CaCl2 NaCl
10.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 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C),请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O32- Cl-
K+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不 溶
Cu2+ 不 溶 不 溶
(1)上述阴、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形成复合肥料的化学式为_____ 。
(2)KOH溶液和Ba(NO3)2溶液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_______。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__ 。
A.OH- H+ Ba2+ NO
B.OH- Ba2+ K+ Cl-
C.CO K+ Ba2+ Cl-
D.CO Cu2+ NO K+
12.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 2),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_______。
13.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碳酸钠 ②肥皂水 ③熟石灰 ④碳酸钙 ⑤碳酸氢钠
(1)俗称纯碱的是______。
(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
(4)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
14.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三、实验题
1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填化学符号)。
(2)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用图C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获取蒸馏水,欲证明试管a中的冷凝水不含Cl-,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用图D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6.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于50mL干燥的烧杯中,置于电子天平上。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了液体,天平示数增加。取下烧杯,将其放置在空气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交流与解释】
(1)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2)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教师安排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____。
(2)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____(填序号)。
A 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 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 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
四、计算题
17.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计算:
(1)求Na2CO3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求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12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乙装置,实验测得乙装置增加的质量为 4.4g。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实验分析: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______,原因是______。
19.某烧杯中盛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25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
(2)图中B点对应的烧杯内溶液质量是多少?
(3)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B
6.D
7.B
8.C
9.C
10.A
11.(1) (2) 不能 (3) 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B
12.(1)CaCO3CaO+CO2↑;CaO+H2O=Ca(OH)2;(2) CO2+Ca(OH)2=CaCO3↓+H2O
13.(1)①
(2)③
(3)⑤
(4)②
14.(1) NaHCO3 (2) 可溶 (3)
15.(1)H、O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 硝酸银溶液 将试管a置于冰水中
(4)铜粉不足
16. (1) (2) 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3)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干燥剂 BD
17.(1)4.4克。
(2)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18.(1)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大;乙装置中氢氧化钠会吸收来自于甲装置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19.(1)12.5(2)290.2g(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