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半张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半张纸》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18: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半张纸》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中外小说选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文核心素养分析: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要求学生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课程外国小说欣赏》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半张纸》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名篇,小说仅一千四百多字,用10来个电话号码连缀起一幅幅生活画面,通过一位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寓所前对昔日的一些回忆,在短短的两分钟里展现了主人公一生中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生活,角度独特,构思新颖,含义深远,在世界短篇小说中堪称为凝练精粹的典范之作。
三、学情分析
学生读小说首先关注到的是故事情节,但是本课篇幅不长,情节相对简单,所以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深入到情节背后的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可能对男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没有特别深切的体会,但是肯定会有一定的触动,教师可以适时加以引导,走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读小说,概括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独特的取材方法和构思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感知小说结构的特点;
合作交流,探究半张纸背后的内容。
3、情感与态度 :结合自我阅读的感受,理解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直面生活的勇气,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半张纸上展现的的故事、情感和哲理
2、小说独特结构的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读什么样的小说?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读的小说特点,主要围绕人物的选定、情节结构的设置、情感的表达来说)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回答,初步了解优秀小说具备的特点)
你读小说,或许是喜欢上了里面的某一个人,或许是被里面的某种情感打动,或许是被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而这些都需要作家为小说安排一个好的结构去呈现。一个好的结构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摇曳多姿。今天,我们就通过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短篇小说《半张纸》,来具体感知结构的这两个特点。
二、初读文本——概括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一位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住所之前发现半张纸,通过2分钟的观看引发了对之前两年生活的回忆,这些回忆的内容都记录在这半张纸上。
(学生活动:依据课前的预习,找一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感知结构的第一个特点)
2、半张纸的特征:
淡黄色、有光泽、小纸头、涂满各种字迹、记录两年的美丽的罗曼史
3、半张纸上的内容
艾丽丝15 11 银行 出租马车行 鲜花店 家居行 室内装饰商
搬运车行 歌剧院售票处 50 ,50
男子的名字 修女 L医生 母亲 佣工介绍所 药房 牛奶厂 杂货铺 肉铺
承办人(埋葬事)
(学生活动:课前写在黑板上,整体了解半张纸上的内容)
三、文本细读——寻找半张纸背后的内容
小小的纸片上虽然仅仅是几个名称和号码,但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内容。你能看出什么或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探讨半张纸上承载的内容。小组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
1、包含了主人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几个时刻。
人生经历:恋爱 结婚 将为人父 丧妻失子
(设计意图:半张纸上展现的复杂人生——结构的第二个特点)
2、主人公在这四个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变化(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感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半张纸上交织的悲欢离合——结构的第二个特点)
(1)恋爱、结婚的甜蜜幸福: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甜蜜、幸福溢于言表)
(2)为人父的喜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通过他人的表现衬托主人公的喜悦)
(3)丧妻失子的痛苦: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悲痛、绝望)
3、纸上人生的无常:(设计意图:半张纸上展现的复杂人生——结构的第二个特点)
银行倒闭,失业,穷困――――后来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手头很宽裕”
朋友曾经飞黄腾达,后来穷困潦倒,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过渡语:生活总是跌宕起伏,命运总是变幻莫测,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没有谁的人生是完满的,正如这半张纸。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无常的生活呢?
四、深入探究——半张纸上的人生哲理
1、半张纸出现前、后,主人公的表现
(齐读文章的第一段相关部分和倒数后三段)
第一段: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后三段: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学生活动:思考如果没看见这半张纸,主人公将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猜想今后的生活状态。丧妻失子的巨大打击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悲观消沉。联系《两家客店》中的女主人公,失去了两个女儿,给予她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致命的一击;沉浸在丧失爱女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无心经营,客店也衰落冷清;相依为命的丈夫也追欢逐笑,抛弃了她,使他陷入走投无路的悲苦境地,令人同情。
看完这半张纸后主人公是如何离开的?你觉得他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后三段话,写感受。)
(设计意图: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
(1)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分析:“吻了吻”这是在吻自己的妻儿,吻过去美好的生活,仔细的将它折好,是对纸条的珍重,放在胸前,藏在心里,和过去告别。带着对妻儿的思念,带着他们给自己的力量,继续生活。
《朗读者 告别》那期节目中说道:“告别是一段生活的结束,也是新生活的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好好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当主人公珍重的去和过去告别时,就注定了他要更好的开始。告别,让我们一起迎接人生中的下一场精彩。
(2)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分析:此时人生的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都只是漫长人生路上一个阶段的经历而已。走过一段,回忆要珍藏,不能驻足不前;幸福要铭记,这是生活的馈赠;悲伤不要延续,这也是生活的组成,不该无法自拔。重要的是,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幸福仍可以追求,我们不应停下脚步,要继续前行,去遇见下一个更精彩的自己。
(3)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分析:他体会到了生活赐予他的最大幸福,即使现在失去了,还有回忆萦绕于心,这曾经的幸福是他心底的慰藉,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带他走出了生命的不幸,让他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
人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在他看来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的欢乐呢
——斯特林堡
生活是残酷,但又充满着无限希望,我们应该有直面惨淡人生的的勇气。这或许就是斯特林堡通过半张纸告诉我们的。
总结:小小的半张纸作为一个容器,将杂乱的回忆固定下来,巧妙的将人生变迁的喜怒哀乐维系在这半张纸上,展现了生活本身的摇曳多姿,我们在纸上,品读哀婉的故事,体味复杂的情感,收获宝贵的人生智慧。最后以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教学板书:
人生经历
人生哲理
喜怒哀乐
半张纸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