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对饮》结构分析及审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问题引导分析小说结构
2、强化小说审题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教学难点:2
三、教学方式:问题引导为主,
使用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分析小说脉络
(1)速读小说文本、标注段落
(2)投影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形成结构脉络
问题:
1、题目《对饮》,对饮双方?谁是主角?
2、小说全篇都在写“对饮”?
不是的话,哪部分写“对饮”?剩下的写什么?
3、第一部分(对抗):具体情节?
第二部分(对饮):什么时候不对抗了?这时有什么情节?
4、谁告诉的你这些事情?以什么顺序?
5、“我”纯叙述?
那“我”在对抗时和对饮时的感觉?
所以,“我” 写这些事情目的?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板书
(4)结构脉络:
父子关系对抗——父亲打大哥
父亲与大哥互吵 “我”害怕、冰冷——紧张、隔阂
对饮——大哥给父亲洗澡
大哥和父亲对饮 “我”幸福、想哭、阳光——温暖、关心
2、分析小说问题
(1)“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生在问题旁边写出小说作用题型思考方向
指名学生板书
结合板书——学生写的答题方向+老师写的文章结构脉络,小组交流,补充完善答案。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师指导。
投影参考答案,全班齐读。
(2)审题“两句……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分析。
思考:分析什么问题?几个?
拆分成什么问题?
每个问题怎么回答?
总结步骤,投影,齐读。
五、教学反思:
1、学生做小说没有结构意识,想当然随意发挥,通过这节课,事很多学生明白,理清小说的结构脉络了,比较容易找到答题方向与范围。
2、小说结构脉络要做笔记,每篇小说完成后,逐段有记录,记录过程即是梳理结构。
六、板书:
一父子关系对抗——父亲打大哥
父亲与大哥互吵 “我”害怕、冰冷——紧张、隔阂
二对饮——大哥给父亲洗澡
大哥和父亲对饮 “我”幸福、想哭、阳光——温暖、关心
主题:两代人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关心、和谐
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改变
“我”感受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