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绵延天地外 暗流涌动有无中——“节制胜于放纵”》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礼拜二午睡时刻》里主要人物的情感,理解“节制胜于放纵”的情感处理方式。
2、融会贯通,能说出“节制”在其它艺术领域里的应用,初步感知节制美学的魅力。
3、正确认识生活中情感的节制中和,明白生活中的一些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有充分的自学,下面是第二课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我精心选取了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个片段:女主人公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去世后,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歇斯底里,她把悲痛克制在一口一口的吞咽中,她把思念克制在轻轻滑落的泪珠里……又加上歌曲《那一天》《知道不知道》的渲染,学生内心受到感染,为女主人公隐忍、克制的情感而动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话题和学习目标。)
(二)研读文本,突破重点。
“《礼拜二午睡时刻》显示一个优秀作家的内敛功夫。”我用当代小说家余华的这句评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请学生找出描写文中描写母亲的相关语句,揣摩母亲的内心情感,体会作家节制隐忍的情感处理方式。
学生课前已经充分自学了,课堂上小组交流后展示。我预设以下5个片段。
(1)、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2)、如果作家不节制,母亲会怎么说?会说什么?请对母亲的语气或说话内容进行改写或补写。
“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
“梳梳头!”妈妈说。
“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3)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
(4)、女人签完字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那个女人还是神态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
“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他们打我儿子的那个样子。”
(5) 她透过纱门朝大街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谢谢!”那个妇女说,“我们这样很好。”
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
(设计意图:其中,片段(2)是通过改写或补写,通过比较来体会“节制胜于放纵”的情感处理方式:任何一种改写、补写都是有可能的,但任何一种改写、补写都未必是最恰当的;“节制”让文本解读包含了多种可能性,“放纵”则可能让文本解读流于肤浅、单一。在片段(5)之后,我预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的环节:和《药》中夏四奶奶相比,进一步体会《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母亲的伟大从容。我还准备了雨果、巴尔扎克、史铁生的名言,将对文中语段进行点评。)
(三)整合教材,举一反三。
请学生在《桥边的老人》《一个圣诞节的回忆》这两篇文章找出最能体现“节制胜于放纵”的片段进行赏析。
在同学们展示交流《桥边的老人》后,我将用幻灯片展示:“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地抒情,而主张把感情包裹在扎实的内容中,交由人物之口去说或由情节的自然发展去显露。”在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后,我用幻灯片展示:“即使悲惨的故事并不是非得带着悲惨去写,适当的节制情感更能打动人心。”
(设计意图:打通单元与单元,课内与课外的界线,让学生对小说中“节制胜于放纵”的情感处理方式有深入的理解。)
(四)融会贯通,拓展延伸。
我引用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的一句名言:“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 ” 用这句名言过渡到本环节的学习探讨:诗歌以至其它艺术领域里也有与“节制”相似的艺术现象,请学生结合阅读体验,写出相关的诗句、成语或短语,并做相应的解释。
我也预设了相关内容: 此处无声胜有声,哀而不伤,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冰山理论,白描,以景结情 ,微言大义,留白艺术 ,戛然而止等。
学生交流之后,小结:艺术上的“节制”主要通过在三个方面达成的:情感的节制、语言的节制、结构的节制。
然后我水到渠成地给学生推荐了几部作品:超越生命局限,回归艺术节制——毕飞宇的小说《推拿》;节制的悲哀更显大时代的伤痛——电影《归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再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文学延伸到其它艺术领域。)
(五)联系现实,以写促思。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我以此过渡到第三个阶段:生活中的节制。请学生结合生活写一段话,论述“节制胜于放纵”这个观点。
(课前已经完成)课堂上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后,我请其他同学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点评同学的习作。
教师再展示一段文字:
人的情感要节制中和,也就是“藏情”,产生的情感可以表达出来,也可以放在心里,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能藏情的人是温情的人。藏情不是躲避情感,更不是无情,只有静水流深、沉默是金的人才能做到。能藏情的人是超脱的人。藏情不是压抑情感,更不是虚伪,只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才能做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落实第三个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情感的节制中和,明白节制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学做生活的智者。同时,“节制胜于放纵”的写作也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展示一段文字,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节制”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六)学以致用,巩固训练。
布置课外作业:请你发挥想象,贴近原文含蓄简单的叙述风格,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母亲走出大门,走向围观的人群”的场面描写。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再读《礼拜二午睡时刻》,对小说结尾再次创作,也是对《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话题——场面描写的一个补充训练,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