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19: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羊兹拉特
教材分析:
1、单元知识点:情感
2、重点、难点:小说中的情感
3、这篇小说主题突出,中心比较容易把握;单元知识是小说中的情感,情感也容易感知。但是对于情感的更细致的体会、更深入的把握、更理性的分析,学生未必能全面做好。所以,需要紧紧扣住情感,做由浅入深的鉴赏、分析。
教学目标:
体会小说中情感的逐步升华过程。
把握小说情感的处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爱的升华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只老山羊,一个小孩童,一场暴风雪,一片茫茫天地;一方温暖草窝,一段彼此的救助。爱,犹如暗夜的一盏灯,指引着阿隆和兹拉特回家的路。我们接着学习《山羊兹拉特》(板书)
研讨普世之爱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生活所迫走在卖羊路上的阿隆,暴风雪中与兹拉特相互救助,共同返家的故事。2、这句话也包含了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大家摘取关键词,简要划分情节。
开端:被迫卖羊
发展:遭遇风雪
高潮:相互救助
结局:共同返家
(启示:一句话文章概括需要关注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
文章主题非常清晰,关于爱和爱的救赎。我们一起来看,故事的每个部分怎样引导着情感的流动抵达文章的主题的?
探讨小说开端部分,感受人与羊之间的情感起点
章开端,阿隆一家爱兹拉特吗?如何评价这种爱?
明确:爱,但生活所迫,结果还不得不卖掉它。
②爱它就卖掉它,这个逻辑是荒谬的。可见这个爱,是不对等,是失衡的,我们称它为“初始之爱”(板书)
认识:
(1)人虽然喜欢羊,甚至说很亲密,两者都12岁,但人依然是高高在上的,认为人可以决定羊的命运;而羊一直对人充满了信任,无条件的信任,充满了温情。这是这样的不平衡,人对羊俯视,羊对人温和。
(2)人喜欢羊,但是在物质和情感之间,物质的需要、现实的生存,还是会占上风。不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我们爱动物,但我们更爱自己,会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一切。
4、探讨小说发展部分,感受人和羊情感的转机
一场大风雪改变着人与羊之间的关系。
作家用善良的兹拉特提醒我们:我们迷失了,迷失在风雪中。我们需要反省,看清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5、探讨小说高潮部分,感受人与羊之间情感的发展
兹拉特对阿隆的帮助,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兹拉特对阿隆的帮助分为哪几个方面?
①、“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对阿隆的信任与爱,宁可忍受自己不习惯的挤奶法,也会满足阿隆的需求。这解决了阿隆生存的饮食需要。
②、“草堆里的野草和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散发的热气,解决了阿隆生存的保暖之需。
③、对话描写。
兹拉特的每一个咩,12岁的阿隆都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么你明白吗?请分组讨论补充对话,并分角色诵读,先读出“咩”,再补充对话,注意“咩”的语调。
兹拉特:咩,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都会过去的。
兹拉特:咩,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
兹拉特:咩,阿隆,不用担心,这里有足够的草够我吃。你可以喝我的奶,还可以抱着我取暖。
兹拉特:咩,我说了,你能听到吗?
兹拉特:咩,你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因为我们彼此需要,永不分离。
对于一个孩子,生存需要和心理慰藉同样重要,这个心灵的慰藉者,正是兹拉特,兹拉特对阿隆的救护,不仅来自于生存之需,更有精神慰藉。这种爱,是在暴风雪共患难中诞生的,我们称之为“患难之爱”(板书)
④、最后“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无情的暴风雪,被有爱的兹拉特彻底的击败。
人和动物只有患难与共,才能共渡难关。
伦理不仅与人,也与动物有关。动物和人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若我们只是关心人与人的关系,那我们即不会真正文明起来,重要的是重视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王开岭
⑤兹拉特,像一个朋友,或者阿隆所说的他的妹妹,但,文章的前面还有山羊的心里活动,现在只剩下咩。这样的情感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更能让读者发挥想象,体味文中的温情。若作者写明山羊的心理活动,文章却淡然无味了。这就是在情感的处理上,节制胜于放纵(板书)(板书“情感的节制”会不会更好些?能更清晰的呈现“情感的处理”技巧)。“在一种激情的过程中,最不能直接显现的就是它的顶点,否则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辛格
5、探讨小说结局部分,思考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①、在兹拉特和阿隆的努力下,他们顺利返家,受到了家人的热烈欢迎。以后兹拉特在家中的地位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在文中划出。
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给孩子们吃,兹拉特也有一份。尽管兹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不过,一到晚上,蜡烛点着的时候,它需用角敲厨房的门,让人知道它要进来。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米里昂和安娜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戏玩耍的主人们……
②、请大家大声朗诵以上的句子,十个字以内写出哪些方面产生了变化。
同吃——同住——同玩耍
可见兹拉特成为了家庭的一分子,和家庭成员具有平等的地位。这种爱,超越了物种的限制,我们称之为——普世之爱。(板书)
③作者的意图:
辛格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词:
真正的作家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家庭正在失去其精神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没有什么科技成就能减轻现代人的失望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对战争、革命和恐怖活动的惧怕感。我们这一代人不仅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不信任人类自己,不信任慈善机构,还常常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信任。
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待动物如何,不仅仅是人类的自大,更重要的是,在对待动物的过程中,展现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去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美好情感。
6、拓展,探讨普世之爱(百字写作)
请大家画一个坐标,原点写上“自己”,横线依次标上亲属、集体、民族、国家、人类、生物、宇宙;竖线原点依次标上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想一想,普世之爱应该在哪里,根据你的想法及坐标,写出普世之爱的内涵。
明确:普世之爱来源于心灵深处,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集体、民族、国家乃至物种的限制,它没有界限,不关乎政治和意识形态,甚至不关乎人类历史,它关乎的只是内心的一种温暖,对世间万物都平等的温暖,它是人心中的一缕阳光,却能普照大地。
作业
1、本文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彩,请大家找出三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2、对于普世之爱,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三百字的片段,要求下列名句至少引用其中一句。
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 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爱别人, 也被别人爱, 这就是一切, 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 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籍的人, 无惧于任何事物, 任何人。—— 彭沙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