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虚构使我们富有》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虚构使我们富有》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19: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虚构”话题之二
虚构使我们富有
探究:什么是“虚构使我们富有”?
①小说虚构:沙之书(无限之物)——交易(好奇)——得到(欣喜)——占有(忧虑)——研究(烦恼)——送回图书馆(逃避)
思考:假如将《沙之书》改换成一个生活真实的故事,将小说中的“沙之书”换成一本炒股秘笈,这篇新小说的主题是不是会很隐蔽不易琢磨?对主题的理解是不是有很多种?
②生活真实:炒股秘笈(财经类读物)——购买(好奇)——得到(兴奋)——研究(沉迷)——炒股损失许多钱(后悔)
《沙之书》的主题
“我”乃至人类面对神秘和无限之物时的无所适从、难以摆脱的真实困境。
在令人敬畏之物面前,人应选择停步。
书是靠不住的。
美是无法占有的。
一些珍贵的东西可能成为烦恼的根源。
……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宣称:“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小说的主题通过对材料的客观描绘、隐喻和象征暗示出来,就有了多种可能。这种欲说还休的“朦胧”,赋予小说“说不尽”的主题,小说因此就有了一种饱满的张力。
小说通过虚构,使得主题隐蔽而多元,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也就是说,虚构使我们更加富有。
1.果戈里写小说《外套》之前,听到一则笑话:
一个穷苦的小官员,酷爱打鸟。他节衣缩食,积蓄了二百多卢布(价值大约相当于今天人民币五万五千元),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可当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猎枪却被茂密的芦苇碰入水里。小官员十分伤心,回家便病倒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支猎枪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
小结:果戈里的小说《外套》,通过合理的虚构,更为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让读者能够突破生活的限制,对当时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是虚构使我们富有。
每个人的经历都有局限,人们想知道“我”以外的世界还发生了什么;人类在经历不断重复之后,希望借虚构叙事来让自己的人生曲线有一些起伏。人们需要虚构是因为他们在自身的生活的限制下,需要扩大生命的半径。
——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原
活动三:
比较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不同之处,填写下表中的空白,然后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沙之书》之类的现代小说。
比较点 传统小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现代小说 《沙之书》
主要特点 表现内容 大多再现外部世界 北宋农民起义
主题是否明晰
主题明晰 明晰:逼上梁山
以何为中心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 林冲
小说结构 多为线性结构 按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写
艺术手法
主要手法 对比、衬托、悬念等 对比、衬托、悬念
比较点 传统小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现代小说 《沙之书》
主要特点 表现 内容 大多再现外部世界 北宋农民起义 大多探索人的主观世界 面对无限之物的心理状态
主题是否明晰 主题明晰 明晰:逼上梁山 主题隐蔽 隐蔽多元
以何为中心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 林冲 人物个性 不鲜明 沙之书
小说 结构 多为线性结构 按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写 追求立体 结构 线性结构
《墙上的斑点》
艺术手法 主要 手法 对比、衬托、悬念等 对比、衬托、悬念 荒诞、象征、意识流等 荒诞、象征
意识流
荒诞
象征
反讽
……
现代小说常用的 艺术手法
荒诞:不合情理、不合逻辑、不可理喻和悖谬。
从文艺角度说,荒诞原是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一个戏剧流派,后来则超越了戏剧的范畴,上升为一个重要而深刻的美学概念。
小说艺术中的荒诞反映了生活中的荒诞。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谬说,荒诞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 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 他唯一可做的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学会生存。
1.从荒诞中探寻生活的本质
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
象征: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2.从象征中揣摩作品的含义
1.从荒诞中探寻生活的本质
2.从象征中揣摩作品的含义
……
根据现代小说的特征来解读现代小说
阅读外国小说《司机》,运用所学的虚构、荒诞、象征等知识进行解读。
思考:
1.小说的哪些情节具有荒诞色彩?
2.艺术的荒诞源于生活的荒诞。你觉得小说中的荒诞之处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吗?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3.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司 机
[匈牙利]厄尔凯尼·伊斯特万
彼莱斯雷尼·尤若夫是个运输工人,他驾驶的车牌号为“C0—75—14”的汽车停在一个角落的售报亭旁。
“我要一份《布达佩斯新闻报》。”
“对不起,售完了。”
“那么,来一份昨天的也行。”
“昨天的也卖完了,不过我这儿碰巧有一张明天的报纸。”
“那上面刊登电影院的节目吗?”
“电影院每天放映的电影都登在上面。”
彼莱斯雷尼坐在车上翻阅起报纸来,不一会儿,他看到了一条放映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预告——《金发姑娘的爱情》,不少人夸这电影好。这部电影在斯塔奇大街的“蓝色山洞”电影院放映,五点半开始。正巧,离开映还有一段时间,他继续往下翻报纸。他的眼睛一下子停在一条关于彼莱斯雷尼·尤若夫的报道上,上面写着,彼莱斯雷尼驾驶一辆牌号为C0—75—14的汽车在斯塔奇大街上超速行驶,在离“蓝色山洞”电影院不远处与迎面开来的一辆卡车相撞,运输工人彼莱斯雷尼当场丧命。
“竟然有这样的事!”彼莱斯雷尼自言自语道。他看看表,马上就到五点半了。他把报纸往口袋里一塞,开着车就走了。汽车在斯塔奇大街上超速行驶,在离“蓝色山洞”电影院不远处与一辆卡车相撞。彼莱斯雷尼悲惨地死去了,口袋里还装着一份明天的报纸。
小说通过虚构,能使我们富有。
像《沙之书》《墙上的斑点》《司机》这样的现代小说,我们要学会改变我们的审美习惯,根据现代小说的特征来进行解读,从荒诞中寻找生活的本质,从象征中揣摩作品的含义,去发现其中的“富有”。
1.《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2.《变形记》
(奥地利 卡夫卡)
3.《竹林中》
(日本 芥川龙之介)
4.《十八岁出门远行》
(中国 余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