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庞德和他的意象派主张。
2、把握诗歌情感,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3、在比较鉴赏中认识古今中外诗歌的相通之处,提高审美情趣。
4、继续掌握鉴赏诗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在比较鉴赏中认识古今中外诗歌的相通之处,提高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讲述教材、知晓背景
1、《落叶哀蝉曲 ( http: / / baike. / doc / 972742-1028195.html"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
背景: 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
情感: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汉武帝对亡姬李夫人的思念哀伤之情。
2、《刘彻》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将《落叶哀蝉曲》翻译成英文,名为《Gone》。
庞龙就根据这个英译本对这首诗进行了改译,名为《Liu Ch’e》。
庞德、意象派(学生提前搜集资料,检查预习)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中国古典 ( http: / / baike. / doc / 2198953.html"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 ( http: / / baike. / doc / 5351825.html"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意象派”兴盛于20世纪初的英美诗坛,主要成员是一批青年诗人,活动时间虽然不长,却对英美现代派诗歌甚至世界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意象派”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不少意象派诗人都曾译介中国诗。他们努力用凝炼的意象传达情感,从译诗活动中汲取营养。
把握情感、赏析艺术
把握情感
请学生联系《落叶哀蝉曲》,结合背景
明确情感: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凄清寂寞哀伤悲凉。
赏析艺术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反复诵读,学生独立完成)
意象:绸裙、宫院、脚步 、乱叶、树叶。
分析:诗歌中的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学生思考、交流、总结)
诗中艺术
绸裙 窸窣不再复 无人穿
宫院 灰尘满飘落 无人住
脚步 寂静了无声 无人来
乱叶 飞旋静堆积 无人烟
一片树叶 潮湿粘门槛 意象并置 以景作结
三、比较赏析、提升能力
与《落叶哀蝉曲》
不同之处:
在情感抒发方面
《落叶哀蝉曲》抒情性比较强,更主观。
而《刘彻》倾向于意象的呈现,用多重意象来间接表达情感,更为含蓄客观。
在意象运用方面
最大不同就是创造性地添加了“潮湿的树叶”一句。前面已经出现了“落叶”这一意象,这里是一种意象并置的方式。
四、课堂小结
1、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抓住关键:情与景 (意与象)
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无论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都是大抵如此。
诗歌鉴赏与高考
高考诗歌鉴赏在命题上比较注重对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除了考查单一诗篇,也会考查两首诗甚至是多首诗篇的比较。(总结提问方式+答题思路)
3、再次诵读《落叶哀蝉曲》和《刘彻》
五、拓展训练
1、在自己白话译文的基础上,也尝试对《落叶哀蝉曲》进行创造性的改写。
2、将《刘彻》与 《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赏析。(结合课后思考题一完成)
主板书设计:
刘彻
绸裙 窸窣不再复
宫院 灰尘满飘落
脚步 寂静了无声
乱叶 飞旋静堆积
一片树叶 潮湿粘门槛 意象并置 以景作结
人已不在,凄清悲凉
人已不在,凄清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