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5.《严重的时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5.《严重的时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22: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严重的时刻》
(奥地利)里尔克
一、内容分析
《严重的时刻》(作者为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是高中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本第一单元自主阅读的第二课,涉及诗歌的结构、语言和主题三个重难点。这首诗的结构很有特色,有外在建筑的工整、句式的复沓性,又包含了“哭笑生死”的内在内在逻辑,还颇具意识流的特色:由此刻引发的思考,一如伍尔夫由墙上的斑点、斯特林堡由半张纸引发的联想与感受。在语言方面,这首诗不追求表象和修辞,也不注重细节描写,而是用平淡质朴而又高度概括性的语言直击灵魂深处。另外,这首诗受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主题具有多义性,内容也比较深刻,理解难度倍增,是本诗的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细品,层层深入挖掘本诗丰富、深刻而复杂的关于人生的思考,让同学们从中有所思有所悟,这是这堂课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阅读过里尔克的人生经历和部分代表作品,如《秋日》、《自画像》、《阅读者》、《荣光中的佛》《杜伊诺哀歌》(节选)等,也阅读一些朦胧派和象征派的诗歌,还阅读过中西方哲学简史,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对于人生的荒诞、痛苦、无意义以及如何对抗这种无意义其实我们在之前学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就探讨过,特别对萨特、加缪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皆有涉猎,还特别讲过叔本华、尼采、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所以在主题方面同学们能有一定的联想空间与理解度。而对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联系,人如何认识自己,同学们也能结合读过的哲学、诗歌、文学、电影等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在结构和语言方面,因为同学们阅读过德国诗人保罗·策兰的《死亡赋格》、北岛的《时间的玫瑰》、顾城的《不要说了,我不会屈服》、林白的《过程》、特拉克尔的《弥拉贝尔的音乐》和《致妹妹》、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和《凌晨四点》等人的诗歌,也尝试过写过多首诗并有不少同学在CN杂志、报刊上公开发表,所以理解难度并不大,所花时间也不必多。班级学生素养较高,发言较积极,小组经常合作交流,利于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配乐诵读,初步体验诗歌所想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解读,品读诗歌,探究本文的结构、语言特色和主题,品味蕴含其中的深刻复杂的含义。
3、能够自主搜集资料,进行对比阅读;能够细品、批注文本,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合作交流。
4、能够学会用颇具特色的结构、“做减法”的语言去传情达意,撰写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批注法,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批注结构、语言特色。
2、问题分析法,根据师生的疑问,结合词句细细分析诗歌所想表达的主题。
3、比较探究法,通过拓展、比较以前读过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结构、语言特色和主题的多义性。
4、小组合作交流法,提出疑问,交流心得看法,共同探讨并对观点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并学习诗歌关于生命的荒诞与意义的探讨,思考我们该如何活着及真正认识自己。
2、感悟并学习诗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联系的探讨,思考我们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并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四、教学重点
1、品读本诗的结构、语言,学习诗歌颇具特色的结构与“做减法”的语言特点。
2、探讨本诗的主旨,学会欣赏富有象征含义的诗歌,并深入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活着。
五、教学难点
通过细品语言与深入分析,探究本诗的深刻而多义的主题。
六、资料准备
课件、音频、拓展阅读材料
七、教学方法
自读批注法、问题分析法、比较探究法、文本解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师引导法、用音乐营造情境法、诵读法
八、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语:(PPT展示许巍的歌曲《此时此刻》中的部分歌词:此刻谁在群山云海之巅/自在的心畅游天外之天/此刻谁在清晨伫立海边/迎着朝阳缓缓升起/心中开启无言欣喜/此刻谁在茫茫人海之中/久久凝视日落向着天边/心中绽放自由的梦想/默默思念旅行的终点)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许巍的一首歌《此时此刻》?有听过吗?(生摇头) 如果没有,我就献丑给大家唱几句吧:“此刻谁在茫茫人海之中/久久凝视日落向着天边/心中绽放自由的梦想/默默思念旅行的终点”(师唱)。 老师唱完了,此刻,你们在想什么呢?你的家人呢?朋友呢?你未来可能遇到的百分之百的他呢?里尔克在他的《秋日》一诗中说:“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电影《罗拉快跑》中,罗拉在接到马克的电话的那一刻做出的三种不同选择决定了三种不同的命运,这又是为什么呢?时间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来,此刻对于我,对于你意味着什么呢?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里尔克的诗歌《严重的时刻》。
【作者简介】
PPT展示作者简介
关于里尔克,我们在上节课发的他的材料中已经拓展过他的诗歌和他的人生经历,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他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所以这首诗颇具象征意味,具有一定理解的难度。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称其为“中世纪以来操德语的民族拥有的伟大的诗人”、而且说他“使德语诗歌臻于完美”。那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我们首先通过诵读来初步体验诗里面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一、【读一读】诵读传情,多维体验(有配乐)
1.四个人轮流读诗歌每一节,体验此刻所思。(由学生主动举手读)
2.四组轮流读每节之每行,体验此刻所思。
要求:身临其境,全情投入。
注:教师点评学生的诵读。
二、【问一问】天马行空,自由提问
☆读完这首诗,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注: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命运、苦难、生命、痛苦、时间、死亡等等。
☆你最疑惑的是哪一句或哪个词?
注: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思考。教师自己提前做好问题预设,比如:为何用“严重”来修饰时刻?哭笑走死的顺序能不能换?为什么写在“夜间笑”?
为什么哭笑走死是无缘无故的?为什么写望着我?此刻、某处指什么?我、谁又是指什么?等等。
三、【品一品】深入思考,小组交流
1、请结合上节课所发的拓展材料和各自的批注,各小组依次从结构、语言、主题三方面总结你们的观点,由小组派代表阐述这首诗给予你们的思考与启发。
注:小组交流,代表发言,畅所欲言,碰撞思想。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话对话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思考,及时做出回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挖掘诗歌的深层结构和含义。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活动1】 小组交流:本诗的结构特点
注:结合上节课所发阅读材料上的问题和对比诗歌(见附1),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由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及时引导并进行小结。
附1:所发阅读材料节选1:
以下这些诗歌在结构上与《严重的时刻》有什么相似之处?对你写作有何启发?
材料上的诗歌包括(详见阅读材料):
1.《死亡赋格》(德语诗人保罗·策兰,北岛译)
2.《时间的玫瑰》(北岛) 3.《不要说了,我不会屈服》(顾城)
4.《过程》(林白) 5.《此火》(厦大附中 高二1班 陈昱亮)
【教师小结1】结构:内外兼修
☆外在建筑的工整、句式的复沓
☆内在逻辑:哭、笑、生、死。
☆意识流:由此刻引发的思考,一如伍尔夫由墙上的斑点、斯特林堡由半张纸引发的联想与感受。
【活动2】小组交流:本诗的语言特点
注:结合上节课所发阅读材料上的问题和对比诗歌(见附2),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由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及时引导并进行小结。
附2:阅读材料节选2:
以下诗歌在语言上和《严重的时刻》有何明显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谈谈。
材料上的诗歌包括(详见阅读材料):
1-2.《弥拉贝尔的音乐》、《致妹妹》(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
3.《致一切我所爱的》(厦大附中高二1班陈昱亮,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2017.03)
4.《水的缘故》(厦大附中高二2班林继超,发表于《新作文》高中版,2017.06)
5.《朝暮》(厦大附中高二1班韩懿洁,发表于《新作文》2017.10高中版,山西太原)
6.《故乡》(厦大附中高二1班王艺潼,本诗发表于《散文诗》青年版,2017.8)
7.《又见村庄》(厦大附中高二2班蔡哲明 ,本诗发表于《中学生博览》2017.5)
【教师小结2】语言美:做减法
☆做减法,少些修辞、意象和细节描绘,直视人物内心。
PPT展示:海子:“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这样一些疾病的爱好。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俗人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有自己的领土和王座。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
——海子:《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PPT展示做减法的诗歌,教师简单点评:
1.人,诗意地栖居
荷尔德林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2.面包和美酒
荷尔德林
待到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
勇敢的心灵像从前一样,
去造访万能的神祗。
而在这之前,我却常感到,
与其孤身独涉,不如安然沉睡。
何苦如此等待,沉默无言,茫然失措。
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
3.请让我慢下来
作者:海桑
万物运动,让我慢下来
尘世烦忧,我愿意安静一些
你看秋风中的万紫千红
我是那不起眼的黑与白
谁看见了我,我就是他的了
请不要把我的日子填满吧
我不稀罕什么娱乐,甚至不要亲密
我想过似乎单调的生活
让心中总有个空荡荡的地方
什么也不种,就让它荒着
倘若它自己长出了什么,我就欢喜它
4.爱 /余秀华
阳光好的院子里,麻雀扑腾细微而金黄的响声
枯萎的月季花叶子也是好的

时光有序。而生活总是把好的一面给人看
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

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它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是我能够听见星座之间对话的庙堂

而我在这里,在这样的时辰里
世界把山水荡漾给我看
它有多大的秘密,就打开多大的天空

这个时候,我被秘密击中
流着泪,但是守口如瓶
——选自《我们爱过又忘记》
【活动3】小组交流:诗的主题
注:结合上节课所发阅读材料上的问题和对比诗歌(见附3),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由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及时引导并进行小结。
附3:阅读材料节选3:
结构与语言在某种意义上都指向思想。那么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你有什么疑惑吗?你是如何解读这首诗?请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大家的提问、里尔克的其他诗歌谈谈你们的理解。(里尔克的诗歌之前拓展过)
这两首诗如果有助于你理解这首诗,就看看。如果无助于,就忽略。
1-2:《一见钟情》、《凌晨四点》(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详见阅读材料)
【教师小结3】主题:多义性
☆ 生命的孤独、无奈,生命的疼痛和恐惧,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无力把握的苍凉;人类的悲剧性。(严重?)
☆存在主义的荒诞感和疏离感,一种精神的焦灼和对终极意义的追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缘无故?哭笑生死?)
☆认识你自己。(谁?我?)
☆悲悯意识。预见、理解世上每一个人,每一物种的共同命运,对人类痛苦感同身受。(望着)
☆人与人之间的神秘关联,温暖联系。(郭老师的文章:城市越来越繁华
却在某些社会缝隙里/盘踞着一个个人情的沙漠/我被世界所抛弃/我不重要/我羞于热泪盈眶/但是就在此刻:我们一定是某人生命中的“某人”。/每一个“此刻”加起来就是永恒。/让这个世界,让自己,柔软一点。)
☆此刻、某处、我、谁:宇宙苍生,共同命运
此刻:每个“此刻”构成时间的长流,既是瞬间,也是永恒。此刻即所有的时刻,时时刻刻,直至永恒。
某处:其实可指每个地方,指向了所有生命的存在空间或者说它本身就等于空间。
时间+空间=宇宙。
我:“我”是每一颗心灵,是所有的自我——是你的自我,也是我的自我,更是他的自我。
“谁”:可指与“我”对应的他人,自我以外的他人。因为孤独、因为寒冷,我们不同的人生都在发生着不同的联系,并且彼此取暖。事实上,我们就是在这种联系之中将生命慢慢展开,又慢慢老去。同时,“谁”其实也可有别的解读:比如上帝,比如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我+谁=苍生
可见命运,不仅是指他自己,你的或我的,而是在这宇宙里所有苍生共同的命运,而在这所有苍生里面,只有人类不但被命运支配着,而且还能够感觉出了这种被支配,令人不寒而栗。所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活着?这是一个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正如哈姆雷特之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学一学】写作启发
注:结合上节课所发阅读材料上的问题和对比诗歌(见附4),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由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及时引导并进行小结。
附4:阅读材料节选4:如果让你写一首诗,你从《严重的时刻》得到那些启发?
以下为学生作品(详见阅读材料):
1.《或许》(厦大附中高二2班 林继超,发表于《新作文》高中版,2017.06 )
2.《有人爱慕你》(厦大附中 高二2班曾怡婧 ,发表于《中学生博览》(2017.9))
3.《生活》(厦大附中高二2班 曾怡婧)
4.《美》(厦大附中 高二1班 张宗泽)
5.《此刻》(厦大附中 高二2班 吴勉)
6.《我听见》(厦大附中高二2班 宇菁、琦贤、吴勉、泽奇)


五、【结语】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读诗吧!
☆朱光潜: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沈苇:一个读诗的人比一个不读诗的人更难被打败。
☆林贤治:根据阅读的经验,我常常被告知,一个人如果从来不曾阅读过诗歌,应当是人生的一种不幸。
而对我来说,我觉得一个从来不曾阅读和热爱过诗歌的人,可能他也没有真正热爱过生活,因为诗中有那么多爱与美,诗意与灵魂,我说的真正的好诗。
最后,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歌。(全体起立,集体配乐朗诵,下课)
六、【作业】练笔和阅读
1、结合本课所学及思考,写一首具有结构特色、语言“做减法”的诗歌,传达你的思想情感。
2、推荐阅读:继续阅读里尔克的其他诗歌,有兴趣的可对比阅读德语诗人保罗·策兰和荷尔德林的诗歌。
【板书】
严重的时刻
里尔克


生命不能承受
但不得不承受之
轻与重
某处
宇宙苍生
共同命运
时间
此刻
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