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之歌》教学设计
课题 《狗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所讲述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和细节的把握深入感知诗歌。2.体会叙事服务于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母狗对狗崽的深情。2.感恩于伟大的母爱,由动物到人。3.感受诗人由诗歌透露出的悲悯之情。
教学重点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意象和赏析细节深入领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情。2.品味通过叙事完成抒情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深入、细致地对意象进行解读并把握细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微课
教学方法 有感情朗读,感悟法,赏析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大家静静地聆听一首歌曲——(播放视频歌曲《天亮了》,配以歌词)有人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天亮了》这首歌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收到了打动人心的抒情效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小诗,它同样运用了这种质朴自然但又十分巧妙的写法。引出本文《狗之歌》,并板书。 学生感受、发言 引出本文、学生初步感受通过作叙事完成抒情所达到的效果
学习《狗之歌》 赏析诗歌 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①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和细节的把握深入感知诗歌。②体会叙事服务于抒情的写法。③感恩于伟大的母爱,由动物到人。 2.尝试朗读课文学生先自读、再找学生进行朗诵。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把握细节:这个故事有没有省去的情节?↓省去了哪些情节?↓能否从诗中的一些细节中猜想出来省去的情节?↓作者为什么要省去这些情节? 1.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2.通过试读初步体会诗歌的内容。3.概括诗歌中所写的故事。4.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故事内容。 通过有步骤地、逐渐深入地欣赏诗歌,品味其中的深情。重点放在对细节描写的把握和对意象的解读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解读、赏析去感受通过“叙事”来完成“抒情”的艺术效果。
引导学生赏析意象:作者在描摹主要对象“母狗”时通过一些精妙的意象营造出了非常富有诗意的氛围,你能找出来并进行赏析吗?↓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和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再读诗歌: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5.学生通过对意象的细致、深入地赏析更好地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情感。6.再读诗歌,深入品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狗之歌》 迁移拓展、情感升华 迁移拓展、情感升华:在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之后,想一想题目《狗之歌》的“歌”有什么意味呢? ↓你还听过哪些关于歌颂动物“母爱”的故事吗?↓这首诗是否仅仅是为了歌颂一只狗的“母爱”?回扣导课歌曲《天亮了》。 7.学生思考,然后发言交流。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并进行一定的拓展、升华。 通过诗中的情感去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达到德育的目标。
写法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通过叙事进行抒情的写法所收到的独特的艺术效果,关于这种写法请同学们课后看我录的微课《叙事诗》加深一下了解。还记得《项脊轩志》吗?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语言却有着同样的写法,同样的深情,同样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让我们珍惜人间真情,学会爱与被爱。 学生学习微课,了解叙事进行抒情的写法。通过回顾《项脊轩志》进一步领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真情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情感,学会热爱生活。
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搜集通过叙事进行抒情的诗文,深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作业。 通过这项课后作业,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通过叙事进行抒情的写法。
板书设计 狗之歌↓ ↓人 赞颂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