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6.《狗之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6.《狗之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22: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狗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通过现代诗歌简单表达对动物或植物的喜爱。
教学重点:
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亲爱的狗朋友》。
狗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狗是他们的玩伴;对于盲人来说,狗是他们的眼睛;对于被困者来说,狗是他们的救星!
亲爱的同学们,想必你们也养过小狗,或者和小狗一起玩耍过,你能说说你的小狗,你和小狗之间的故事吗?
你们都如此喜爱小狗,有没有为你的小狗写写诗文呢?写过作文,但是没写过诗,其实很多大家的笔墨中都有狗的身影。陶渊明写过“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李白写过“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俄国诗人叶赛宁的《狗之歌》。
作者介绍
叶赛宁于1895年出生在俄国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不满3周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到外祖母家,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其间,外祖母对他讲述的许多民间故事,对诗人创作才能的发挥有着深刻的影响。
叶赛宁15岁开始写诗,他的诗富有浓郁的大自然气息,把读者带到了俄罗斯乡村大自然的自由广阔天地,那里有“眼睛会说话”的白桦树,有绿茵茵的草原和白色的羊群,有闪着银光的河流……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一开始就被公认为“大自然的歌手”。
叶赛宁爱花草树木,视动物为朋友:他爱自然界的一切。
鉴赏诗歌
1.了解了作者和创作背景,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大家注意字音。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限制大家的思想,下面的时间大家自由诵读诗歌,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生朗读,同桌提意见 。
4.品读诗歌
当我们朗读时有抑扬顿挫,轻重缓和,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表达诗歌中的情感。至于谁是谁非,就让我们一起来带着问题品读诗歌。利用批注的方式小组间共同学习交流。(把读诗的感想,疑难问题,随手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母狗,这只母狗遭遇了什么?概括故事情节。(出示课件:故事情节:()子——()子——()子)
解析:围绕着母狗与孩子的关联概括一下情节(生----爱-----失----追------思-----哀-----念),统一概括一下:得、失、思。
《狗的歌》你觉得是一首洋溢着什么情感的歌?
解析:凄凉、悲凉、催人泪下,悲伤、伤感……
你通过哪些情节或诗句体会到的?
①主人愁眉不展地走过来,一股脑把七只小狗装进麻袋。
解析:“愁眉不展”也许是心有苦衷,可当他处置这些小狗时“一股脑”,毫不顾忌狗妈妈的感受,何其残忍。
②母狗沿着雪堆奔跑,跟着主人的脚迹追踪。
解析:表示和主人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③而那没有结冻的水面,长久地,长久地颤动。
解析:暗示小狗被扔进河里后激起的水波长久未能平静,也喻示着母狗的心久久地颤动。
④那牛栏上空悬挂的月牙,好像是它的一个小宝贝。
解析:月牙儿是美的,狗妈妈棕黄的小宝贝也是美的。因为思念小狗,所以错觉中那月牙竟似自己的孩子。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⑤纤细的月牙滑过去了,隐入小丘后田野的怀抱。
解析:被狗妈妈当做孩子的月牙躲进了小丘的怀抱,唯一的幻想也没有了。
⑥当人们嘲笑地向它扔掷石块,像是扔过一串串赏钱。
解析:人们多么残忍、冷酷无情。面对狗妈妈失子的痛苦哀鸣,竟然冷酷地扔石块。
⑦只有两只狗眼在无声地滚动,宛若闪亮的金星跌落雪面。
解析:用金色的星星比为眼泪,纯洁而晶莹,更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
情感探究
1. 叶赛宁描写这只失去孩子的母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①表达了对母狗——自然万物,真挚的爱与同情。
②写人类的冷酷和残暴,对人类无视自然生物的谴责。
③母狗象征了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诗人借以寄托真挚的爱与同情。
分析过诗歌
老师发现同学们理解得既细致又深刻,大家结合我们的理解分析,再次诵读诗歌,读出叶赛宁字里行间的情感。
六、大展文采
同学读的都让我动容了,眼前都出现了狗妈妈追寻自己孩子的情景……
咱们也来实践一下,为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写一首诗歌,老师没有字数要求,题目自拟,注意真情实感才是最动人的。
老师展示
《欠你一首诗――致春天的白杨树》
春天刚刚苏醒,
你柔弱的叶子就冲破坚硬的枝条,
阳光透过你叶子的脉络,
我看到嫩绿色的生命。
我打从心眼儿里喜欢上了你,
默默告诉自己要为你写一首诗。
每一次仰望你都要端详许久,
久到你的冠冕日渐华丽,
华丽到极致后又日渐凋零......
我经过你最美的年华,
却写不出最美的你,
于是,我欠你一首诗,
至今未还。
九、结语
高尔基当年听完叶赛宁朗诵他的《狗之歌》后,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悲哀”,表达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怜悯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如今,全人类都应该感谢叶赛宁,哪怕仅仅因为他以自己的诗让全世界都深刻体会到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大自然才是美的化身和美的源泉。希望我们也可以像叶赛宁一样,做一个有情怀的人,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