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林边驻脚》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朴素意象的丰富意蕴。
2.挖掘简单平凡的诗歌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通过分析理解意象感知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精微的哲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虽然对外国诗歌有了解,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人生经历的缺乏,并且知识结构上还不够完善,因此对外国诗歌的理解还有一定困难。为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使学生对外国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赏读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无论在我们中国,还是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已经品鉴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和现代诗歌。今天我们来品读一首外国诗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脚》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罗伯特·李·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著名诗集有《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代表作有《一个男孩的愿望》《波士顿以北》等。
三、朗诵全诗,整体感知
1、接下来由教师本人诵读展示
2、学生自读
品味诗歌离不开诵读,就让我们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体味情感,读出韵味。)
3、提问同学诵读展示。(教师做出相应点评)
4、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诗,同时并思考这首诗叙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林的幽深、寂静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促自己继续赶路。
四、自主学习
这首素朴的小诗,似乎没有使用什么过多的修饰,只是在叙述事情,却有一种美妙的表现力。请大家再次朗读,找出你认为美妙的意象、句子或者片段,并说明理由。(3分钟时间)(提示:从意象、艺术手法、情感等入手)
五、合作探究
大家已经从自己的视角品味了这首小诗的美妙,那么大家是否读懂这首诗了呢,诗中蕴含着什么深意(主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的主旨,一会小组派代表谈本组的看法。
明确:(1)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对待生命与死亡的近乎超然的心态。来则来,去则去,人生在世,只要尽其所能地完成承诺,则无所遗憾。
(2)审美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沉思的、美的、艺术的、罗曼蒂克的,而伦理—社会生活则有所不同,是现实的、负有责任的、实际的。用中国哲学来说,一个是道家式的艺术、逍遥人生,一个是儒家式的承担人生。
可以说,文本一旦出笼,进入公众视野,对它的解释权就成了“公众的权力”了,只要我们能自圆其说,形成自己的“读法”就可以。
六、拓展训练:
诗人能写出这样看似简单却蕴含精微哲理的诗,我想咱们同学也能。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意象,试着写首哲理小诗,(要求: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
,最少包含其中3个常见意象,主题明确,不超过100字)
(学生展示,并对学生朗读及诗歌内容进行评价)
七、课堂结束语:
品读了这首诗,让我想到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最经典的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真正的伟大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荣誉遭遇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杆之微,也要慷慨力争。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定会出现挫折、荆棘、黑暗、诱惑、甚至是死亡,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自己曾经许诺过的事,无论如何都要记着砥砺奋斗!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再见。
八、课后作业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冯 至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像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精微的哲理,是诗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冯至的《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一诗,在风格上它与弗罗斯特的作品很接近,描写了树林中的小路,借此表达了一种什么观念?
九、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整堂课教学环节完整,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我做到用心去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浓烈的情感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深情诵读、细腻品读、优美解读、丰富联读,整堂课学生自主参与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教师首先走进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去。诵读是诗歌教学一重要部分,本节课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范读,局部读,将诵读和赏析融为一体。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1、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学习不主动。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后面的拓展未能更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