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故乡
故乡(回乡又别离)
河北文安一中 董翔宇
红柳含烟染漠丹,绿杨吐絮浸天蓝。
⊙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
乡童笑引归来客,故老悲言过往贤。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塞北乍传正夏暖,江南曾报倒春寒。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红颜低掩连珠泪,白首高望断玉帆。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每联均为对偶,六句押韵)
故 乡
荷尔德林
人,诗意地栖居
了解作者:
荷尔德林(1770~1843),德国
著名诗人。
荷尔德林一生不幸,他两岁失
去生父,九岁失去继父,后因
失恋而精神有些错乱,后经亲
人照料,大为好转,写出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孤独善良的诗人于1843年6月7日逝世。荷尔德林生前身后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现他诗歌中的灿烂和光辉。
荷尔德林的诗歌特色
荷尔德林的诗歌格调高雅,情感真挚,被称为德国语言的高峰。他的诗,是真实的、自然的,像正在生长的一棵树在四月的山上开满了鲜花一样。
荷尔德林早期的诗,是沉醉的,没有尽头的,没有谁能像荷尔德林那样把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荷尔德林创作的自由节奏颂歌体诗,有着无人企及的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
请推荐同学朗读诗歌
河岸、森林
河流、群山
结构梳理
思考2、诗中的“痛苦”有什么含义?
理解内容
思考1.第一诗节中 关于“痛苦”的比喻有何用意?
思考3、诗歌的最后一节蕴涵什么哲理?
思考4:每个人一生中都既会有快乐,也会有痛苦。你将如何对待心中的痛苦?
师生探究:有人说《故乡》是一首颂歌,也有人说是一首悲歌。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重新品读荷尔德林的《故乡》
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学生探究:有关“故乡”的诗知多少?
独白
这首诗歌的独白不是一种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借助咏叹和自我追问,展开一个复杂的情感空间。
波浪式的情感表达
首先用比喻营造抒情氛围。然后正面咏叹,运用
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继而是排比句,最后是感
叹句。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波浪一样,一波
一波推进,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
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有否定,形成了一种辩证
的、复杂的张力。
写作技法
致流浪者
荷尔德林
我寂然一身,但祖国之父,
你就在我头上,超然于云雾之端!
呵,万能的苍穹!
还有你们,大地与光明!
你们三位一体,永恒无极,
宰割万物,施与慈爱。
那把我紧系于你们的丝带永不断裂。
我自你们溢出,
追随你们而浪迹他乡,
现在,我已饱阅人生,
又与你们,与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国。
人都有恋土恋乡的情结。“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淋漓地表述了思乡的情怀;叱咤风云的曹操,在《却东西门行》诗中云:“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无穷的乡思,绵长不断。
无论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人们的心目中,连月亮都是故乡的更明亮,故乡就是自己灵魂的栖居地,就是自己心的泉眼,就是扯着自己这只大风筝的那根长长的丝线。只要思着故乡、念着故乡,人们的心中就会多几分踏实,添几分温馨。
故乡
董翔宇
故乡的月亮
洗亮游子的眼睛
在黑白分明的潭水里
明月写意着故乡的画
手在星空上面泼墨
夜更黑,月更明
烛光摇曳五千年
它在泪水里长大
是思念的萌芽破土而出
惊醒蛩声
口瞿口瞿
想起你,再阴的天也有彩虹
想起你,再冷的夜也有篝火
去那心灵的牧场
我愿脱下伪装,放牧马儿牛羊
将城市埋在马粪里发酵
开出天山的雪莲、拉萨的格桑
在我茫然无措时
在我失魂落魄时
你是洪钟大吕
你是九眼天珠
你是我今生的图腾
我是你永世的婴儿
只愿在你怀抱里痛哭三个晚上
每一个想你的夜里
你如羽毛轻轻漂浮
我像枫叶渐渐红透
你倾听海浪呼吸、阳光梦魇
我在你如花笑靥中幸福安眠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
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张明敏歌曲《故乡》视频
2015年,只有13个字的短诗,获得了“咸宁第二
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奖金10万元,可谓“一字千金”。作者名叫施云,是一名记者。初中开始写诗,特别喜欢泰戈尔的诗。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荷尔德林在向各个时代的诗人诉说关于诗的最终秘密:把苦难当成回忆。把诗歌当成故乡。故乡是可以诗意栖居的地方,它和诗歌一样,温暖平静,可以从任何一个熟悉或陌生的角度去眺望曾经漫游的远方。备尝了漫游的艰辛,故乡和诗歌同时抚慰了诗人,让诗人高饮不醉。
人和树一样,也有自己的根,那,就是故乡。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走多远,总有一种顽强的东西根植在你身上,那是故乡对你的馈赠。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曾经提到:“文化的最终形式是寻找灵魂的故乡或者是寻找有故乡的灵魂。”中华文化的最终形式是让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国人在触摸到汉字的那一刻,心底涌起皈依感和柔情。在故乡遥不可及时,文化就是精神的故乡。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殇,岁月无恙。红尘匆匆,我惟愿寻觅心中的那一方精神的故乡。也许要等到看尽人间美景,才愿脱下红尘华服,细数平淡中的落花流水,但我更希望你我都能寻觅到心中那一方净土,那精神的故乡。
正如诗人艾青的自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爱国主义情怀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恰恰是
随着每个人的出生早早便扎根在乡愁里,凝结在故土
的草木中。它或许是家门前的两棵枣树,或许是荷塘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又或许只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长到多大、走到多远,只要看
到枣花、听到歌声、看到邮戳,就会想起故乡、想起
祖国,就会情不自禁地望向东方热泪盈眶。
所以,对故乡(小家)的孺慕之思要转化为对国家人民的大爱担当。无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始终扎在土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家国情怀始终埋在人们心里。正如那句歌词: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热爱我们的故乡,建设美好家园,让我们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