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春)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4 21: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春)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题附答案
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一、选择题。
1、开普勒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所示,某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为椭圆,该行星在近日点A时的速度大小为vA,在远日点B时的速度大小为vB,则vA、vB的大小关系为( )
A.vA>vB B.vA=vB C.vA2、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公转周期/年 0.241 0.615 1.0 1.88 11.86 29.5
A.1.2亿千米 B.2.3亿千米 C.4.6亿千米 D.6.9亿千米
3、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其质量为M,半径为R。现在将它的左侧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则挖去后它对离球体表面距离R处的质量为m的质点的引力与挖去前对质点的引力之比为(  )
A. B. C. D.
4、(多选)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地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
A.周期越小 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加速度越小
5、21世纪初某年2月2日,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搭乘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颗承载着10万多名中小学生创意思维的卫星,终于成功发射,两名东莞学生胡政和夏闻天就参与了“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造星环节”。若少年星一号运行轨道可视为圆周轨道,每天绕地球13圈。已知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年星一号”可能会与地面相对静止
B.“少年星一号”运行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
C.“少年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少年星一号”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km
6、一枚静止时长30 m的火箭以0.6c(c为光速)的速度从观察者的身旁掠过,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为L1,火箭上的人测得火箭的长度为L2,则L1、L2的数值应是(  )
A.30 m,30 m B.30 m,24 m
C.24 m,30 m D.24 m,24 m
7、(双选)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关于它们的交会对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同轨道上加速直到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B.飞船从较低轨道,通过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C.在同一轨道上的“天宫二号”通过减速完成与飞船的对接
D.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原来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则不能通过直接加速或减速某飞行器的方式完成对接
8、如图所示,实线圆表示地球,竖直虚线a表示地轴,虚线圆b、c、d、e表示地球卫星可能的轨道,对于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e都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
B.c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
C.b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
D.d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
9、“高分六号”光学遥感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上标记了“高分六号”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T为轨道周期)的有关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S1>S2
B.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
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
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因是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较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的引力较大
B.原因是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
C.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对苹果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但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人们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
A. B.2倍 C.4倍 D.8倍
12、“天问一号”已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现已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火星这三大任务。已知日地间距约为1.5亿公里,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11%,将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视为圆周运动,两者每隔26.3个月相遇(相距最近)一次。不考虑火星和地球间万有引力的影响,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必须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8m/s2
C.由上述材料和天文学常识可以估算出火星公转的周期约为22个月
D.由上述材料和天文学常识可以估算出火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亿公里
13、如图所示,沿平直铁路有间距相等的三座铁塔A、B和C。假想有一列车沿AC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驶,当铁塔B发出一个闪光,列车上的观测者测得A、C两铁塔被照亮的顺序是(  )
A.同时被照亮 B.A先被照亮 C.C先被照亮 D.无法判断
二、填空含实验题。
14、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km、远地点2368km的椭圆轨道,则“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近地点的速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远地点的速度;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km,周期为24h,地球视为半径为km的球体,则“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的周期为__________h(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5、如图所示,A、B为两颗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的卫星,A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用vA、vB分别表示A、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用TA、TB分别表示A、B两颗卫星的周期,则vA_______vB,TA_________TB 。
三、计算类题。
16、(计算题)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其近地点高度是km,远地点高度是km,设近地点处卫星的速率v1,远地点处卫星速率v2,则v1:v2为多少?(已知km)
17、(计算题)某星球的半径为R,在该星球表面高h处自由释放一物体,经时间t落到该星球表面上,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计一切阻力。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18、(计算题)长度测量与被测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有关,一艘宇宙飞船的船身长度为l0=90 m,相对地面以v=0.8c的速度在一观测站的上空飞过。(光速c=3.0×108 m/s)
(1)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022(春)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题附答案
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一、选择题。
1、开普勒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所示,某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为椭圆,该行星在近日点A时的速度大小为vA,在远日点B时的速度大小为vB,则vA、vB的大小关系为( )
A.vA>vB B.vA=vB C.vA【答案】A
2、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公转周期/年 0.241 0.615 1.0 1.88 11.86 29.5
A.1.2亿千米 B.2.3亿千米 C.4.6亿千米 D.6.9亿千米
【答案】B
3、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其质量为M,半径为R。现在将它的左侧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则挖去后它对离球体表面距离R处的质量为m的质点的引力与挖去前对质点的引力之比为(  )
A. B. C. D.
【答案】B
4、(多选)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地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
A.周期越小 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加速度越小
【答案】BCD
5、21世纪初某年2月2日,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搭乘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颗承载着10万多名中小学生创意思维的卫星,终于成功发射,两名东莞学生胡政和夏闻天就参与了“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造星环节”。若少年星一号运行轨道可视为圆周轨道,每天绕地球13圈。已知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年星一号”可能会与地面相对静止
B.“少年星一号”运行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
C.“少年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少年星一号”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km
【答案】D
6、一枚静止时长30 m的火箭以0.6c(c为光速)的速度从观察者的身旁掠过,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为L1,火箭上的人测得火箭的长度为L2,则L1、L2的数值应是(  )
A.30 m,30 m B.30 m,24 m
C.24 m,30 m D.24 m,24 m
【答案】C
7、(双选)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关于它们的交会对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同轨道上加速直到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B.飞船从较低轨道,通过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C.在同一轨道上的“天宫二号”通过减速完成与飞船的对接
D.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原来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则不能通过直接加速或减速某飞行器的方式完成对接
【答案】BD
8、如图所示,实线圆表示地球,竖直虚线a表示地轴,虚线圆b、c、d、e表示地球卫星可能的轨道,对于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e都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
B.c可能是地球卫星的轨道
C.b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
D.d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
【答案】D 
9、“高分六号”光学遥感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上标记了“高分六号”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T为轨道周期)的有关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积S1>S2
B.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B点的速度
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
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
【答案】C
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因是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较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的引力较大
B.原因是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
C.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对苹果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但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11、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人们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
A. B.2倍 C.4倍 D.8倍
【答案】D
12、“天问一号”已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现已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火星这三大任务。已知日地间距约为1.5亿公里,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11%,将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视为圆周运动,两者每隔26.3个月相遇(相距最近)一次。不考虑火星和地球间万有引力的影响,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1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的发射速度必须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8m/s2
C.由上述材料和天文学常识可以估算出火星公转的周期约为22个月
D.由上述材料和天文学常识可以估算出火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亿公里
【答案】C
13、如图所示,沿平直铁路有间距相等的三座铁塔A、B和C。假想有一列车沿AC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驶,当铁塔B发出一个闪光,列车上的观测者测得A、C两铁塔被照亮的顺序是(  )
A.同时被照亮 B.A先被照亮 C.C先被照亮 D.无法判断
【答案】C
二、填空含实验题。
14、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km、远地点2368km的椭圆轨道,则“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近地点的速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远地点的速度;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km,周期为24h,地球视为半径为km的球体,则“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的周期为__________h(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大于 2
15、如图所示,A、B为两颗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的卫星,A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用vA、vB分别表示A、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用TA、TB分别表示A、B两颗卫星的周期,则vA_______vB,TA_________TB 。
【答案】小于 大于
三、计算类题。
16、(计算题)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其近地点高度是km,远地点高度是km,设近地点处卫星的速率v1,远地点处卫星速率v2,则v1:v2为多少?(已知km)
【答案】1.28:1
17、(计算题)某星球的半径为R,在该星球表面高h处自由释放一物体,经时间t落到该星球表面上,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计一切阻力。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1); (2)
18、(计算题)长度测量与被测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有关,一艘宇宙飞船的船身长度为l0=90 m,相对地面以v=0.8c的速度在一观测站的上空飞过。(光速c=3.0×108 m/s)
(1)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答案】(1)2.25×10-7 s  (2)3.75×10-7 s
【解析】(1)观测站测得船身的长度为
l=l0=54 m
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为
Δt===2.25×10-7 s。
(2)宇航员测得飞船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为
法一:Δt′===3.75×10-7 s。
法二:Δt′== s=3.75×10-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