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2.北宋初年,人们主要通过手抄方式传播书籍,至北宋中叶,则“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苏轼感慨说,学者获得书籍“多且易致如此”。这一材料可以说明
A.“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B.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文化传播
C.程朱理学受到了官府尊崇 D.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繁荣
3.宋仁宗时期(1022~1063年),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打破了宋初学术界谨守先儒注疏、不敢异议的局面,开创了弃传从经的疑传之风。刘敞则改经就义,开了宋代改经、删经、补经之先。他们的行为
A.实现了唐宋儒学的复兴 B.造成了儒学理论的混乱
C.有助于儒学的理性发展 D.动摇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4.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等主张恢复古代宗法制度,纂宗谱、建宗祠,以凝聚宗族;范仲淹则设立“族田”“义田”,收入用来宗族内的各种公共开支。他们的做法体现出
A.宗族势力的衰落 B.文人士大夫的情怀
C.儒学平民化的发展 D.理学对宗法观念的重视
5.据史书记载,北宋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例许世人纳纸墨钱自印”,且“工价低廉”。当时刻本书籍的价格只是抄本书籍的十分之一,“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上述现象可以表明当时
A.国子监书籍畅销于书市
B.雕版印刷推动文化传播
C.政府大力推广活字印刷技术
D.理学借助官方渠道扩大影响
6.南宋儒生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在爱梅、种梅、赏梅,长期观察记录梅花各种形态的基础上,撰绘了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梅花喜神谱》。他观察到梅花有的花型很像一把扇子,就会联想到这是儒家教化天下,赋诗一首说明其意,他的行为( )
A.体现了“发明本心” B.遵循了“格物致知”
C.表明了“明心见性” D.表达了“致良知”
7.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 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 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8.《朱子语类》记载:“试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为圣贤……是如何而致?若分明见此,志自立,功夫自住不得。”此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
A.“格物致知” B.“天人合一” C.崇德尚贤 D.自强不息
9.南宋宁宗后期及理宗时期,在朝廷鼓励和部分地方官员的主导下,各地再次出现兴建官药局的潮流。新建官药局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从官营商业机构逐步转化为面向民众的慈善机构。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理学思想影响上升
C.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D.政府加强经济监管
10.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11.下面依次为辽、夏、金模仿汉字字形创造的本民族文字的图片。由此推知,辽、夏、金三代都
A.以汉语为母语 B.受汉文化影响很大
C.没有独立文字 D.丧失了本民族特性
12.忽必烈即位后,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套文字是
A.契丹文 B.女真文 C.西夏文 D.八思巴蒙古文
13.据史载,元仁宗命令大臣议定科举之法,并明确规定: “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 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 朕所不取。”这表明( )
A.元朝沿用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 B.德行不再是人才选拔的标准
C.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 D.统治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14.《全元散曲》共收有元人小令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举凡抒情、怀古、写景、咏物、叙事、投赠、谈禅、嘲谑,以至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间疾苦,直接风刺时政等,无不入曲。可见,元曲( )
A.宣扬了民本思想 B.题材具有广泛性 C.揭露了民族压迫 D.讽刺了科举制度
15.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B.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C.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D.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号横渠,北宋思想家,世称“横渠先生”。张载创立的“关学”,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其思想具有独创性。在宇宙观上,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认为宇宙并非空、无,而是以“太虚”形式存在的实体,蕴含着丰富的秩序;在发展观上,张载提出“一物两体”学说,认为事物存在矛盾对立的双方,即“两”,但事物又不能因此而绝对分割开来,即“一”。张载还引申和发挥了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的理论,主张存心用敬、集义修道。王夫之认为“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名言,被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凝聚了张载的学术追求和社会使命感。
——摘编自姜国柱《张载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的思想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横渠四句”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30卷,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和工程技术等广泛的领域,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沈括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中留下了一则有关宋英宗年间陨石的详细记载,记载中除了观察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地面的的残余部分,还注意到陨石的成分,“色如铁,重亦如之”。是年(治平元年)当公元1064年,比西方人到1803年才对陨石有真确认识要早了七百余年。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C2.B3.C4.B5.B6.B7.B8.D9.B10.D11.B12.D13.D14.B15.A
16.(1)思想贡献:创立关学,推动宋代理学发展;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大成;继承发展了儒学;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2)认识:“横渠四句”弘扬了关怀大众、经世致用的济世情怀,确立了士大夫阶层万世太平的政治理想;激发了世人的责任担当意识与社会使命感;继承和发展了先贤前哲的思想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后世中华民族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价值追求产生深远影响。(任答三点)
17.(1)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特点:领域广;实用性强,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经验性高;具有继承性;影响力大:领先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