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赵 普
《宋史》
杨集初中 韩洪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
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划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赵普。
【课前先学】
一、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然后放声朗读全文。
吏事( ) 阖户( ) 启箧( ) 处决( )
既薨( ) 龌龊( ) 奏荐( ) 奏牍 ( )
掷地( ) 补缀( ) 卒用( )
二、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教你一招:如何翻译文言文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添加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
三、请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寡( )学术,及( )为( )相
2、晚年手不释( )卷( )
3、虽( )多忌克( )
4、而能以( )天下事为( )己任
5、尝( )奏荐某人为( )某官
6、普明日复( )奏其人
7、普颜色( )不变
8、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
四、请说出下列句子大意。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2、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修补、连结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五、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比一比:这些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读之竟日
3、普明日复奏其人
4、碎裂奏牍掷地
六、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赵普的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古今异义:
处决(古代是“处理”与“决断”两个词的组合,今天则多表示“执行死刑”)
龌龊,(古代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义多为“不干净”或“品质恶劣” )
词类活用:
碎裂,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按现代汉语应用“把字句”来翻译。
文学文化常识
1、古代的四书是指《 》《 》《 》《 》
(儒家经典之《论语》在古人心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唯一法宝。)
2、【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做“薨”
3、赵普:(922—992)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吗?它和北宋政治家赵普有关。“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赵普这篇课文,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简介赵普
【文学常识】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三、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请你边听边用竖线在文中停顿较明显的地方画上记
号,并注意有关生字的读音。与你预习时比一比,看哪个地方读错了。
四、检查课前先学(一)——指名读
好,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已经会读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每个词读两遍。
五、指名读课文,注意正确断句。
六、集体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七、检查课前先学(二)
疏通文意
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全文。(同桌相互配合翻译给对方听,每张桌子的南边同学翻译第一段,北边同学翻译第二段,有错误及时给对方指出)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翻译、交流、评价。时间6分钟)
指名两位同学分别翻译第一、第二段
同学们刚才翻译了全文并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进一步的修改,现在老师把译文与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段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第二段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个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修补、连结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八、下面我们解释一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检查课前先学(三)(四)(五)
九、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赵普的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十、好,刚才我们通过熟读课文疏通了文意,初步感知了赵普这个人物。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近赵普,去感受他内在的精神境界。
分析人物
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来正面表现人物;也会通过对他人或其他景物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还会运用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
出示小黑板
描写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
侧面描写:写其他人或景物。
细节描写:对细微事实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本文篇幅短小,叙事简洁,却并不空洞乏味,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出示小黑板
细节描写:就是
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说说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刻苦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 --勤奋好学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刻苦钻研
奏荐人才:
“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 --冷静沉着
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 --意志坚定
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赵普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耐心和坚定的意志;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为国荐才的精神。
感悟中心
那么赵普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又为什么要”奏荐人才”呢?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不难发现,赵普的所作所为全是因为他“以天下事为己任”。
刻苦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 --勤奋好学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刻苦钻研 以天下事
奏荐人才: 为己任
“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 --冷静沉着
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 --意志坚定。
十一、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能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出示小黑板
拓展延伸(任选其一完成):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
2、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任选其一完成,并做交流。时间8分钟)
同学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相信同学们一定在赵普身上学到了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十二、布置作业:
课后学习: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 刻苦读书,请你再积累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故事或成语。
2、“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历代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3、背诵课文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附:
【翻 译】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之) 以读书。
熟悉 很少 等到 担任 他 拿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宗常劝他读书。)
省略句:“太祖常劝(之)以读书”介宾短语后置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第, 阖户 启 箧取书,读之竟日。
放下 自己的 府第 关上 打开 书箱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状语后置作补语: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 政, 处 决如流。既
处理 政务 处理 决断 已经
薨, 家人发箧视之, 则 《论语》二十篇也。
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 原来是 句未语气词,表判断或肯定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古今异义:处决(古代是“处理”与“决断”
两个词的组合,今天则多表示“执行死刑”)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 多 忌克, 而 能 以 天下事为己任。
虽然 多次 对人忌妒刻薄 但是 把 当作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固定句式:“以……为”译作“把……当作”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 默,普刚毅果断,未有 (之) (与) 其比。
遵循 沉默 没有 (谁) (同) 相提并论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古今异义:龌龊,今义多为“不干净”或“品质恶劣” 。
尝奏 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 其人,亦不用。
古代向君王 推荐 第二天 又,再 那
上书或进言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奏牍掷 (于)地,普颜色不变,
第三天 把……碎裂 指赵普“推荐某人(在) 脸色
为某官的奏章
跪而拾之以归。
而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词类活用:碎裂,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
按现代汉语应用“把字句”来翻译。
他日 补 缀旧纸,复奏如 初。
过了些日子 缝合 同 开始
太祖乃 悟, 卒 用 其人。
才 明白 终于 任用 那
(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象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第 4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