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
1. 科学要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
2. 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
已经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
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
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
的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
断地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⑴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⑵ 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
⑶ 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
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 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 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实验和观察
1.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 常用实验仪器:烧杯、酒精灯、玻璃棒、药匙……
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
度。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
据。
4.仪器与工具的作用:
做出准确判断
扩大观察范围
对物体进行测量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
较的过程.
2. 长度的主单位:米 “m”
其他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相互间的单位换算
3.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一、长度的测量
刻
度
尺
使
用
规
则
使用前
1. 观察零刻线的位置 观察是否磨损
2. 观察量程
3. 观察最小刻度值
使用时
1.放准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
刻度线紧靠被测物.
2.看准确: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
刻度.
3.读准确: 应当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
下一位.
4.写准确: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
成
读数时视线
要与尺面垂直
要测量右图所示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应如右上图所示放置.使有刻度的一面立于或贴靠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刻度线与被测物垂直相交
正确使用刻度尺
3.50㎝
4. 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⑴ 积累取平均值法
⑵ 滚轮法
⑶ 化曲为直法
⑷ 组合法
5. 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格法
二、体积的测量
1. 体积 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体积的主单位:立方米 、 米3 、 m 3
其他:分米3 (dm3)、厘米3 ( cm3 ) 、毫米3 (mm3)
升(L)、毫升(mL) , 1L=1dm3 1mL=1cm3
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量筒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放在水平桌面上
2.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面
的中央最底处保
持水平
1
2
3
长兴实验初中 七年级《科学》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1.4 温度的测量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人能够判断出物体大致的冷热程度,但光凭感觉
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
3. 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温度计 。
4. 温度计的构造
两端封闭
下端膨大
内有液体
上有刻度
玻璃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5.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
6. 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沸
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
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摄氏度
记作:1℃
⒌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⑴ 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前---
量程和最小刻度
⑵ 测量时要---
充分接触
⑶ 读数时要---
液柱稳定、不能离开被测物、
视线相平
⑷ 记录时要---
数字、单位、负号
温
度
计
使
用
规
则
使用前
观察量程 认清最小刻度
使用时
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⒍体温计:
⑴ 用途:
测量人体的温度
⑵ 构造特点:
① 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
细管容积大得多
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段特
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⑶ 优点:
① 可准确到0.1℃
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⑷ 用时应注意:
一次用后,再次使用时应用力甩几下。
⑸ 测量范围:
35℃~42℃
常用温度计
体温计
最小刻度
一般为1℃
0.1℃
测量范围
一般0℃—100℃
35℃—42℃
结 构 1.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2.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勾
读 数 不能离开被测物,而且视线要和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可以离开被测者读
§1.5 质量的测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大。
2. 质量的单位:
千克(kg)、克(g)
吨(t)、毫克(mg)
4. 质量的测量:
3.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由物体本身决定,不随物体的:
的改变而改变。
形状
状态
温度
位置
生活中:秤
实验室:天平(托盘天平)
使
用
前
调
节
平
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置: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
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
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使用规则之: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确,使用时要注意: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
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1. 不能超过最大秤量.用镊子往盘里加
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特殊质量的测量:
如何测一大头钉、化学药品、
液体的质量?
§1.6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主单位: 秒 (s)
其他: 年、月、日、时、分、毫秒
单位间的换算
2. 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停表(秒表)
3. 停表读数
我们常说的时间有两个概念:
时刻
时间间隔
钟表对应读数的一瞬间,是没有长度的。
两个时刻之间的一段间隔,是有长度的。
机械停表
时间的测量
所示的时间为:
3分37.5秒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测和假设
3、制定计划
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交流
科学探究的过程:
§1.7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⑴ 发现和提出问题
⑵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建立猜测和假设
⑶ 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探究计划
⑷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⑸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小明和小红都是初一的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科学入门后,准备出去观察一下大自然,看看有什么现象值得他们去探究。
一天,他们在地上捡了一颗金坠子,小明说这可能是18K的,而小红却说这可能是24K的。
这颗金坠子到底是18K还是24K的呢?
仅仅凭眼睛观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猜想,如果找个质量和这个金坠子一样大的,再看看体积是不是一样就可以证明他的猜测了。因此,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来验证他的猜测.
1、称量金坠子的质量时,天平的示数如下所示
10克
5克
2克
砝码
克
0
2
3
1
4
那么这个金坠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加砝码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4g
先10克再5克最后再2克
2、小红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但她在称量金坠子时,错把金坠子放在了右盘而砝码放在了左盘,可她并不知道自己放错了。那她所测的质量是偏大还是偏小呢?
偏大
3、小红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称的金坠子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她应该 ( )
A.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
C.减少砝码质量或调节游码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
D.增加砝码质量或调节游码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
D
(2)测得质量后,小明要对金坠子的体积进行测量,金坠子是一个长方体,小明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这个金坠子的体积呢?
1、假如他采用刻度尺来测量这个金坠子的体积,那么下面四种方法中,哪种是正确的?
C
2、小明的刻度尺找不到了,小红把自己的借给了他,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把刻度尺放在了冰箱里,小明取来测量,最后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_
(偏大,偏小,不变)
偏大
3、测好金坠子的质量和体积,小明要去找相同质量的18K金粒,他求助于远在美国的一个好朋友,他的朋友按他的标准寄给了他,
问,这颗金粒从美国带到了中国,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金粒的形状不规则,小明该如何测金粒的体积呢?
(3)一天,小红不小心着凉发烧了,小明拿着体温计去给小红测体温,体温计上次测了是38.5℃后没有甩过,而这一次,小明用酒精棉球一擦没甩也就给小红测了,结果测得小红的体温为38.5℃.
问小红的体温是38.5℃吗
小明的方法有错吗 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假如甩了后再测示数如下,则小红的体温为________
37.6℃
隔壁家的小王看到小明将体温计从小红口中取出读数说,我用酒精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是不能取出读数的。
这是为什么呢?
(4)小红是早上9:00发现自己发烧的,到下午5:00烧才退去,共烧了8个小时,问属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各是哪些
(5) 小明测得金粒的体积,发现与金坠子数值十分相近,验证了他的猜测,小红最后测得数值,判定不是24K,他们对过程和结论进行了交流并相互评价.
根据小明和小红的探究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 建立猜测和假设 制定计划 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练习
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比较( )
A、铁的质量大 B、棉花的质量大
C、两者一样大 D、质量大小难以比较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不变
B、一壶水加热到沸腾时,质量不变
C、水在瓶子里结成冰后,质量不变
D、1千克铁比1千克木头质量大
C
C
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2.5厘米;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17.5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______ 毫米液柱表示1℃。当温度计的液柱为5.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是 ℃。
1.5
20
某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⑴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是3.546 ;
⑵一个一角硬币的质量约为2 ;
⑶小张同学的体温约为37.2 ;
⑷小李同学的身高为1.60 ;
⑸一杯温开水的温度是56 ;
⑹小明同学跑完800米所需的时间为3 ;
⑺一辆自行车的质量为25 。
米
克
℃
米
℃
分钟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