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6-18 21: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 煤燃烧
C.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干冰升华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是( )
A.食盐、水、酒精 B.衣服、桌子、电视机
C.太阳、宇宙、太空 D.精神、意识、力量
3.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4.下列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称重固体 C.装入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6.打雷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变为臭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都含有氧元素 D.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
7.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 B.电灯通电发光;
C.利用水流产生的能量推动水磨; D.煤炭燃烧放出热量。
8.用于加热液体的仪器有:①试管 ②漏斗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量筒⑥集气瓶( )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9.用托盘天平称12g石灰石(5g以下用游码),把砝码放在了左盘,石灰石放在了右盘,则称量结果( )
A.12g B.大于12g C.小于12g D.无法称量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镁燃烧 C.从铁矿石中冶炼生铁 D.水蒸发
1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12.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 )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13.请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化学教学中常用酒精的药品柜上的图标( )
1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3.5g食盐粉末,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正确的做法是( )
A.减少砝码; B.加食盐; C.减少食盐; D.调节平衡螺母。
16.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17.黑糊糊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服。对此你提出的问题不属于化学问题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服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18.小明在威望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19.某学生要准确量取7g水,应用(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胶头滴管
C.托盘天平 D.5mL量筒、胶头滴管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二、理解与应用(44分 1~4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块状药品可用 取用。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时,可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 小心送入试管 ,然后使试管 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取用块状固体或大颗粒时,应把容器 ,把固体放入 以后,再把容器 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____,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当用量筒取用液体接近刻度线时,应用_________逐滴加入液体。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_______在试管上方,不要__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通常最多可盛放液体_______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在______________。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试管夹应由试管_______往_______套,注意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_________上。
4.托盘天平能称准到_______g。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填左、右)______旋转。称取物体时,应______盘放砝码,______盘放称量物。砝码要用________取,先加质量_____的砝码,再加质量_____的砝码,最后拨动________,直到指针指到标尺的中央。用托盘天平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应在左右两盘分别放__________,对于易潮解的物质必须放在___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____________,再用两手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6.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必须注意试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 。
9.水是由 构成的,氢气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水与氢气中都含有 元素。
10.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1)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
(2)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 。
(3)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 。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
11.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知道,一滴水里大约有1.62×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分子 ;目前人类已知的物质有三千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并不多,只不过百十种。我们把每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 。
13._____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主要有 ______ ___ 、 _______ 、 、 、 。
三、实验与探究(16分)
1.指出右图中的错误并改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加小华同学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发现问题:小华在点燃的蜡烛上面扣上一只耐热的玻璃杯(杯口的下口与桌面紧贴)后,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Ⅱ提出问题: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
Ⅲ建立假设: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可能是蜡烛芯的粗细、可能是蜡烛的高度、可能是杯子的大小等。
如果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你选择的一个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收集证据:
(1)查阅资料: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且燃烧过程中要消耗氧气;②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所需要的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获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交流与反思:请你解释下列因素是怎样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其原因是什么?
(1)蜡烛芯的粗细:
(2)蜡烛的高度:
(3)玻璃杯的大小: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C 5.C 6.A 7.D 8.A 9.C 10.D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D 18.B C 19.B 20.A
二、理解与应用
1.药匙 镊子 倾斜 纸槽 底部 慢慢竖 横放 容器口 竖
2.量筒 放平 凹液面的最低处 胶头滴管 悬空 伸入试管内 污染胶头滴管
3.5 试管中上部 底部 上 短柄
4. 0.1 右 右 左 镊子 大 小 游码 质量相等的纸片上 玻璃器皿 腐蚀托盘
5.放入水中 紧握试管外壁 有气泡冒出
6.略向下倾斜 固体中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7.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物理 铁丝只是形状改变 化学 有铁锈生成
9.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氢
10.(1)打破试管(2)烧杯会破裂(3)会污染药液(4)使称得的被测物质量偏小
11.试管外壁有水,加热炸裂 加热时试管接触了灯芯 没有预热试管 加热后的试管立刻用冷水冲洗 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大
12.提出问题、建设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实验与探究
1.(1)瓶塞正放 瓶塞应倒放 (2)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标签应朝向手心 (3)瓶口没有挨着试管口 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
2.见教材,答案略
NaOH
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