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汽车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站到B站,用4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前一半的路,接着用6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后一半路程,则汽车从A到B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8千米/时 B.50千米/时
C.52千米/时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BC段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
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
D.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中测得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原理是
B. 全程的平均速度
C. 由大于可知,小车在做加速运动
D. 实验时斜面坡度尽量小,便于测量时间
4.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2s~5s内,小车运动了2米
5.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走了120m,然后又以4m/s的速度匀速走了12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10m/s C.2.4m/s D.4.8m/s
6.如图所示的曲线为运动员从A点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铅球视为质点)。A、B、C为曲线上的三点,则关于铅球在B点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BC的方向 B.为BD的方向 C.为BE的方向 D.为AB的方向
7.小明利用一个350ml的易拉罐,制作了一个可以在暗室中记录物体运动轨迹的“针孔摄像机”。如图所示,暗室中的闪光灯每隔0.1s发光一次。底片上记录了距离小孔1.5m外的某物体竖直下落轨迹,则物体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5m/s B.2.5m/s C.5m/s D.10m/s
8.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当小车自斜面顶端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计时,滑至底端如图所示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6cm/s
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cm/s
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0.如图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OA段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的速度;0~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1.在测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数据如图,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做的是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1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13.眉山市于2021年4月24日,在东坡区举办了“千禾杯”半程马拉松赛,某选手在湖滨路一段平直赛道上用2min时间跑了960m,该选手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以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建筑物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实验题
14.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 0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___成正比;具体的表达式为:________;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的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出一种方法即可
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16.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 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__ (A/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_ (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m/s;
(4)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请根据丁图中的图像计算出小车A在0~1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0.9 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小车B的速度为1 m/s时,经过足够长时间,两车可相遇______次。当小车B的速度大小满足______m/s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17.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 ;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18.以下是小宇同学“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摘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你将其报告中横线上或虚线框内要求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小车、 、停表、斜面、金属挡板、木块。
【实验数据】请你在下面虚线框内设计测量小由A运动到B、B运动到C以及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分析】小宇同学做完实验,发现小车下滑的两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这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 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尽量 斜面的倾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