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声慢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18 21:30:47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1、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学习目标: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简介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她生长在官宦之家,后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少女和青年时期生活幸福美满;后经历金兵入侵,靖康之变,宋钦宗、徽宗被拘,赵构南迁,北宋灭亡,南宋开始。李清照随夫南渡,途中赵明诚病故。李由一个贵妇人一下子成了形影相吊的寡妇,开始了辗转于江、浙、皖、赣四省的流亡生活,晚景凄凉。李清照的经历反映到她的词作之中,表现出,她的词以南渡为分界线,南渡前作品主要反映前期美满生活,表现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同丈夫赵明诚的相思离别吟唱之情,委婉含蓄、韵调优美。南渡后,历经流亡、丧夫之痛,饱受忧患离乱之苦,她的词作风格和社会意义进而扩大,内容从囿于闺情而至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融会交织,词风转而沉郁乃至凄厉。《声声慢》就是她后期代表作,词中写尽了她的愁苦、凄凉之感。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心理(若有所失)(孤寂凄凉)(凄苦无告) 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此三句实分三层,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被喻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十四叠字,巧妙发挥了双声叠韵的作用既准确地表达了内容,又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借候气的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喝酒?
“淡酒”说明什么?
酒淡—愁浓
借酒消愁诗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借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的夜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曾经寄来丈夫的信,而现在雁虽在人已去,抛下她一个人在打发冷清时日;秋雁北来,勾起了她对家乡,对故国的怀念
雁勾起了词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国破家亡之悲,亡夫之痛,如潮涌来,悲苦之情,到了极点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更是以花自比。借写菊花枯萎凋谢暗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日长难熬,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
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度日如年的痛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梧桐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
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文章表达的情感。愁冷冷清清的环境乍暖还寒的天气梧桐细雨满地黄花旧时雁过晚来风急的气候淡酒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
“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你能说说这首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吗?1、此词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声声慢》写的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纵观全篇,“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急风,南去的大雁,满地的菊花,梧桐细雨,句句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韵致。
2、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
走近李清照 曾见你秋千架旁倩影娇羞,曾见你东篱把酒黄昏后,独上兰舟难解相思之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更瘦。早知你,才华出众,善感多愁;只道你,柔情似水,情思清幽。又谁知,你国恨家愁一肩担,虽历尽磨难,却一身正气,有男儿风流。双溪舴艋之舟,固然载不动你的幽幽深愁,穿越千年风雨,你美丽依然,风骨依然,你在我心头!

再见 必修四 《声声慢》学案
【创设情境】
诗人个人的遭遇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是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她的愁是“春愁”“ 闺愁”“相思之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是“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晚年她的愁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欲说还休”的愁,这种愁沉甸甸的,是一种“深沉的愁”。
【助学资料】
见同步导学方案78页1.作者信息2.背景回放
【学习任务】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要休息
B.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
2.品读
①音读: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②意读: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并体会词人的感情
③情读:齐读课文,并将感情融入朗读中
3.鉴赏
①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②作者选取了哪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愁之重?就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加以分析。
方法:选取了什么意象?有怎样的色调?抒发怎样的感情?表达
效果如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最后一句的作用?
③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你能说说这首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