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9: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统编
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肆、桅”等生字,会写“艘、航”等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词语。
2. 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 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 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他青年时曾从军、参战,后来长期从事文学创作。 19 世纪 70 年代末,他的世界观由贵族立场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他在许多作品中对沙皇俄国的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深刻批判,但同时又鼓吹“道德的自我完善”“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观点,试图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代替沙皇制度。 其作品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逼真,语言优美。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放肆 桅杆 撕扯 吓唬
龇牙咧嘴 瞄准




liě
miáo
wéi
字词学习















_____钻孔
_____电钻
zuàn
zuān

_____模仿
_____模样


现在人们有了电钻(zuàn),钻(zuān)孔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小孩子常常会模(mó)仿大人的模(mú)样做事。
艘(一艘船)
搜(搜查)
肆(放肆)
律(法律)
撕(撕扯)
嘶(嘶鸣)
钩(挂钩)
钓(钓鱼)
咧(咧嘴)
例(举例)
舱(船舱)
枪(手枪)
律 肆
1. 他的行为太放( )了,已经触犯了法( ),理应受到惩罚。
钩 钓
2. 小张在鱼( )上挂上鱼饵,想要( )条大鱼。
答案:1.肆 律 2.钩 钓
选字填空
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扯
逗弄 吓唬 钩子 扭头 咧嘴 船舱
海鸥 瞄准 取乐 眼巴巴 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造句:一轮红日从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冉冉升起。
【模仿】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造句:小孩总爱模仿大人的动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 船上挂帆的杆子。
【哭笑不得】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小刚不着边际的回答令老师哭笑不得。
【眼巴巴】 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造句:牧民眼巴巴地看着狼把小羊叼走了。
【龇牙咧嘴】 形容凶狠的样子。
【失足】 行走时不小心跌倒。造句:他一失足从土坡上滑了下来。
【瞄准】 射击时为使子弹、炮弹打中一定目标,调整枪口、炮口的方位和高低。
【心惊胆战】 形容非常害怕。 造句:在山上走,脚下就是悬崖,真令人心惊胆战。
【纵身】 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造句:侦察员纵身跳过小河,攀上山崖。
【扑通】 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放肆—— 故意—— 灵巧——
勇敢—— 风平浪静——
拘谨
无意
笨拙
怯懦
波涛汹涌
幸运喜欢勇敢的人,而不喜欢怯懦的人。
放肆—— 故意—— 吓唬—— 灵巧—— 立刻—— 勇敢——
模仿—— 心惊胆战——
放纵
有意
灵活
恐吓
马上
英勇
心惊肉跳
仿照
◎一个人过度(放肆 放纵)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他这样目无尊长,真是太(放肆 放纵)了。


词语扩展
AABB 式:摇摇晃晃 端端正正 家家户户 祖祖辈辈
断断续续 密密麻麻 辛辛苦苦 严严实实 慌慌张张
含有人体器官:龇牙咧嘴 横眉怒目 指手画脚 愁眉苦脸 唇亡齿寒 抓耳挠腮
形容心里害怕: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毛骨悚然 面无人色 大惊失色 提心吊胆
品读课文
◎提出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
◎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
······
◎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往回航行,水手们拿船上的猴子取乐,猴子越发放肆起来,抢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并做出各种怪样逗孩子生气。在水手们笑声的助推下,孩子为了把帽子抢回来,竟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走上最高的横木,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船长看到了这一危急情况,马上用枪逼孩子跳入大海,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
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
结果
船长逼孩子跳水。
第2课时
品读课文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内互相交流。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
◎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
◎孩子为什么要走上横木?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 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气愤到了极点。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小组交流。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水手们的表情
孩子的表现
孩子所处的位置
万分危急
迫在眉睫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拓展交流:假如你此时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
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爬上桅杆去救孩子……
这些办法如何?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自己的儿子?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因为水有浮力,往水里跳不会摔死。
③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说说你感受到了船长的什么品质?
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和“时间太长了”互相矛盾吗?
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品味语言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甲板上的谁说几句话?最想说什么话?
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串联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把它们串联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本文的六要素有:
时间:风平浪静的一天;地点: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人物:孩子、水手、船长;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写作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
【课文回放】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的。 故事的起因是水手拿船上的猴子取乐,猴子越发放肆起来;故事的经过是猴子抢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为了把帽子抢回来,竟爬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 故事的结果是船长用枪逼孩子跳入大海,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技巧点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重点,注意材料的剪裁取舍,不要记成流水账;二是要多种表达方法结合使用,不可一叙到底;三是要在叙事中写人,不能只见事不见人。
【牛刀小试】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排序吧。
( )然后,她学着妈妈的样子,拧开水龙头。
( )她把每一只碗和盘子的里里外外都洗得干干净净。
( )先洗筷子,再洗碗和盘子。
( )吃过晚饭,小芳把碗和盘子收拾好,放进厨房的水池里。
( )最后,她把碗和盘子里的水控干,放进碗橱里。
答案:2 4 3 1 5
文章结构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风格。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帆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含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堂总结
(1)猴子很快地爬上了桅(wēi wéi)杆。
(2)猴子龇(cī zī)牙咧(liě liè)嘴做着怪样。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随堂练习
二、看拼音,写词语。
放 肆
fàng sì
mào zi
xiào hu
帽 子
吓 唬
扭 头
niǔ tóu
chuán cāng
hǎi ōu
船 舱
海 鸥
教材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
讲述故事指导:讲述故事之前,先根据提示梳理事情的发展顺序,接着重点探究和梳理孩子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然后结合具体情况揣摩船长逼孩子跳水的想法。要明确讲述故事的关注点,即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故事讲完整,能结合猴子和水手的“笑”把孩子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说清楚,能抓住船长的言行表达出他处事的沉着、机智和果断。在讲述时可以用上“放肆”“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等词语。
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在整个故事中,水手们的笑声穿插其间,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笑声是促使猴子行为放肆的原因,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去追猴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 1 自然段:“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才更加放肆,抢走了孩子的帽子,也才引得孩子来追,推动了情节发展。
第 2 自然段:“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水手们的大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却纵容了猴子,使它更加有恃无恐。
第 3 自然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猴子放肆的程度加深,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使孩子的情绪变化越来越强烈,从而发展到铤而走险的地步。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1)船长的想法: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水里,才可能有一线生机,还是用枪逼他跳水吧。
(2)船长办法的好处:在当时的情况下,跳水是最省时、最有效、最安全的解救方法。
拓展空间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1.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他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