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存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2)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中的体验概括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力的存在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从而亲近科学、喜欢科学。
(2)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里中学生虽然第一次接触力的知识,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对力还是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尽管这些是浅显的、是不确切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在学生原有的经验、认识基础上建构科学的力知识。同时由于初一学生还处在具体思维明显强于抽象思维的阶段,加之在许多情况下,力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改变无法察觉以及物体运动状态概念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还很难理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力作用的两种效果
2.力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气球 小木棒 装有色水的劲酒瓶
【教学过程】
引入(创造情景):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那你是如何判断鱼上钩了呢? 2.游戏:为了报答你们帮我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每组由第一位同学开始将气球拍到最后一位同学,然后又拍回到第一位同学手中,看哪组做的快。学生回忆曾经有过的感受,并回答。 新课 气球为什么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呢?还有其他办法使气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吗?刚刚你们所回答的“拍”“吹”“打”说明了只有什么作用在气球上的时候,气球才会在空中飞? 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用到力,但我们能看到力吗?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力”的存在呢?教师提示:“树动知风”(被你的皮肤感觉到了,被你的眼睛看到了,被你的耳朵听到了。) 我们根据风力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判断风力的存在。在科学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总结出:只有力作用在气球上时,气球才会在空中飞 学生回忆曾经有过的各种感受,思考并回答。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那么力可以产生那些作用效果呢?用桌上已准备的橡皮筋、气球、书本、枝条。让学生对它作用一个力,看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动手做一做:①把手直立在掌上,观察手掌是否发生了形变②你们猜猜用手立在玻璃瓶上,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演示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用手安装有色水的玻璃劲酒瓶(瓶口有装玻璃管的橡皮塞),观察玻璃管中水位有没有发生变化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还能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呢?(课件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板书) 3.结合事例巩固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教师可补充课前的两个例子) 学生动手演示并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集中注意力,开动思维,进行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力也能使玻璃等硬物发生形变 学生观看并归纳出:力可使物体由静→动和方向发生改变 速度改变 学生思考、列举事例 动手操作:体会知识的产生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交流合作和分析论证能力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感官想呼应 学有所用: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力的产生 那么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课件展示:(人推车)这个过程产生了什么力? 推力 教师小结:从刚才例子中不难看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板书) 学生观看课件,并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回答 引用生活中常见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体会概念的产生过程 三、力的相互性 物体对物体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还会有什么现象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活动1:教师让学生打手心 ①你们说:我痛不痛?②你们猜猜这位同学痛吗? 活动2:让学生互相击打手掌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对力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墙也会推人你们信不信?让一位学生演示:推墙 如果这位同学不推墙他会不会无缘无故倾倒?这说明了:力是成对出现的 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思考。师生共同合作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力了解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吗? 播放录像片段,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力 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能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那么你会学到比课本上更多的东西。
【板书设计】
力的存在
一、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的改变)
二、力的产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成对出现的
【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当学生探究出结论后,能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并重,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践与创造。
3.回想授课全过程,学生举例时提的大多是与自身有关的事例,即人和物体之间的力,这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缺少对生活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今后我应注重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