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影视欣赏——“隆中对”片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影视欣赏,深入理解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目标——《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心理
及小说的主题。
2“隆中对”作为全书的总纲和枢纽,统摄剧本的五个部分为一体。
3 通过比较阅读《三国演义》剧本与原著小说,了解剧本如何既忠于原著又对原著进行口语化处理和演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表演剧本“隆中对策”部分,体会诸葛亮运筹帷幄、从容自信,刘备胸怀大志、
礼贤下士。
2改编小说“煮酒论英雄”为剧本片段,体会剧本创作和人物的塑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剧本凸显出的“弘扬正义,贬斥邪恶,拥倡仁德,反对暴政”主题。
2学习作为“智绝”的诸葛亮身上所体现出的智慧、正义和躬耕陇亩而心忧天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剧本如何基于对原著的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准确把握进行合理的虚构改编。
2电视剧剧本如何借鉴《三国演义》原著语言基础上,改编为电视剧台词。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歌歌词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取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这首主题曲深厚苍劲、荡气回肠,谱写出深沉悲壮、撼动人心的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影视剧和小说的一个精彩片段——隆中对。
【活动1】“隆中对”在整个剧本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总体把握剧本)。
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曾获飞天奖一等奖。据官方统计,《三国演义》在全国收视率高达 46.7%,超过了新闻联播。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争相购买播映权,它代表了我国目前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制作的最高成就。
1994年版点数《三国演义》的编剧遵循了小说原著的结构线索,按照三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把全剧分为84集,包括群雄逐鹿(1—23集),赤壁之战(24—47集),三足鼎立(48—63集),南征北战(64—77集),三分归晋(78—84集)五大部分。
诸葛亮的“隆中对”作为全剧的总纲和结构枢纽。第一部分从《桃园三结义》到《中原称雄》是“隆中对”提出的背景和客观依据;第二部分从《跃马檀溪》到《割须弃袍》是“隆中对”之“先取荆州为本”策略的实施;第三部分从《张松献图》到《水淹七军》则是“隆中对”之“后取西川建国”策略的实施;第四部分从《安居平五路》到《鞠躬尽瘁》是“隆中对”之“南抚夷越,北图中原”策略的实施;第五部分写诸葛亮死后,由姜维继承其遗志率兵九伐中原,仍是“隆中对”图中原策略的继续。五个部分在“隆中对”这一总纲的统摄下,浑然自成一体。
【活动2】:阅读剧本,分角色表演。
提前布置预习。研读“隆中对”剧本材料的“汉室倾颓”到“亮愿效犬马之劳”部分,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请每小组内同学分角色表演。
师:“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现在请第三组同学上来表演。
学生表演。
师点评:司徒铭同学扮演诸葛亮把人物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自信表现得恰到好处,刘智超同学扮演刘备胸怀大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两名同学从台词到动作、表情和节奏都把握得非常好,这源于同学对小说和剧本理解很到位。
【活动3】 播放视频资料
让我们共同欣赏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隆中对”片段,看看艺术家唐国强、孙彦军是如何演绎这部分剧本的。(播放视频材料)
【活动4】 比较阅读剧本和原著小说
出色的表演离不开成果的剧本,现在我们拿出小说《三国演义》,将剧本与小说《三
国演义》第38回“定三分隆中对策”进行比较阅读和欣赏,看电视剧本怎样借鉴原著语言,改编成为电视剧台词的。
剧本主要部分如下: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的〕(演员念出此字,字幕不显)势力不及袁绍,而终能攻克袁绍者,既靠天时,更得益于人谋也。今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之。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乃上天赐与将军之地,难道将军无意于此吗?荆州的西部是益州,道路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今刘璋暗弱,虽民殷国富,而不知抚恤军民,故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能跨有荆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东吴,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演员读yuān)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演员读sì)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所言,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此乃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此乃亮为将军谋划之大业。
给同学2分钟时间,分小组整理预习结果,提问同学回答。
(学生1):将原著中“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改为“既靠天时,更得益于人谋”,既通俗明白,又突出了曹操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谋”,强调了人才的作用。突出人的智慧。
(学生2):将原著中“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句的“有不”二字,改为“岂能不”三字。意谓:天下百姓没有理由不拥护支持恢复汉室的大业,更进一步说明了诸葛亮主张的正确性、合理性,更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3):将原著中“后取西川建立基业”一句中的“西川”换为“益州”二字,使诸葛亮的一番对策前后照应,概念统一起来。纠正了原著中使用“西川”二字造成的前后矛盾,概念不一的问题。
(学生4):剧作将诸葛亮向刘备展示五十四州之图的情节与他最后的概括总结安排在一起,使诸葛亮从语言到图示,从理论到形象,全面透彻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安排水到渠成,自然可信。
教师总结:同学们阅读比较得非常仔细。从总体上说,这段话改写得相当成功:首先是忠实于原著,忠实于历史,与原著相比没有大的出入,特别是在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方面,基本上保持了原著面貌。二是语言风格晓畅文雅。晓畅而不俗气,文雅而不深奥,既保持了原文的风貌,又能让观众接受。基本上实现了原著的文雅与电视剧的普及相统一的要求。
【活动5】 “我是大编剧”
提前布置同学们作为特邀编剧,仿照“隆中对”剧本,将小说《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部分改编成剧本,并分组展示。课上给同学3分钟时间,请各组同学组内讨论,推举出一篇优秀剧本,并分角色表演自己组的作品。
请11组同学展示。邱天硕扮演曹操,陈昭羽扮演刘备,马鹏飞扮演从人,叶佳琦做旁白。
请4组同学展示。蒲进扮演曹操,孙勖举扮演刘备,赵悦竹做旁白。
教师点评: 咱们同学真是“卧虎藏龙”,人才济济。11组同学在尊重原著基础上借鉴了评书语言,使台词鲜活生动,更加口语化。4组同学的剧本改编更遵从原著语言风格。两组同学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很成功,曹操高瞻远瞩,自信张扬。刘备韬光养晦,灵活机变,机智隐忍。前者似“兴云吐雾之龙”,后者似“隐介藏形之龙”。同学们课下对“煮酒论英雄”的背景、情节等做了细致的研究准备,才改编得如此成功。
【活动6】
欣赏电视连续剧“青梅煮酒论英雄”片段。
【总结】 影视推动文学的阅读
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表演,我们更加热爱对《三国演义》原著小说的阅读。其实,影视作品推动文学阅读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电影《甲方乙方》让更多人了解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电影《山楂树之恋》引领更多人阅读艾米的《我不懂说将来》。电影《归来》的上映,让更多人关注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让我们把经典阅读作为终身乐趣和享受,由此拓宽视野,体验不同人生。
【作业布置】
《三国演义》作为高一整本书阅读目标,而为推进高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每组同学选择下面一个小说片段,把它改编为剧本,并选择演员进行汇报表演,并评选出优胜组,优秀编剧,优秀演员。
1、宝玉黛玉初识(第3回)
2、探春理家(第56回)
3、怡红夜宴(第63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