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三国演义》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
学习目标
1、了解“隆中对”部分作为总纲和结构枢纽对全剧起到的统摄作用。
2、以“隆中对”为例,关注“正史——文学——电视剧”的改编过程,理解三种文本间的差异。
片段演绎
由研究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表演“隆中对”片段
刘备 谦逊风度,求贤若渴,胸怀大志,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 清高不俗,谨慎持重,富有雄才大略,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的谋臣形象
诸葛均 行事高雅,不拘小节的名士形象
关羽 对诸葛亮心怀不满,但为了顾全大局,尚能克制并阻拦张飞
张飞 率性耿直,脾气急躁,对诸葛均和诸葛亮的“无礼”心有怨怒
影视欣赏
观看94版《三国演义》第27集《三顾茅庐》中“隆中对策”的部分,看一看专业演员是如何演绎剧本的
整体定位
阅读课文,了解“隆中对”部分在全剧中的地位
结构线索
群雄逐鹿(1—23集)
赤壁之战(24—47集)
三足鼎立(48—63集)
南征北战(64—77集)
三分归晋(78—84集)
第一部分从《桃园三结义》到《中原称雄》是“隆中对”提出的背景和客观依据。
第二部分从《跃马檀溪》到《割须弃袍》是“隆中对”之“先取荆州为本”策略的实施。
第三部分从《张松献图》到《水淹七军》则是“隆中对”之“后取西川建国”策略的实施。
第四部分从《安居平五路》到《鞠躬尽瘁》是“隆中对”之“南抚夷越,北图中原”策略的实施。
第五部分写诸葛亮死后,由姜维继承其遗志率兵九伐中原,仍是“隆中对”图中原策略的继续。
探究讨论
探究与思考(一):就“隆中对”谈《三国演义》小说对《三国志》中史实的改编
探究与思考(二):就“隆中对”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
《三国志》 《三国演义》
第1组 自董卓已来 自董卓造逆以来
第2组 荆州……此用武之国 荆州……此用武之地
第3组 天府之国 天府之土
第4组 天下有变 待天下有变
第5组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第6组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三国演义》小说对《三国志》的改编
小结:小说《三国演义》在对史书《三国志》的改编上,更注重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情节的前后联系以及语言的通俗性。
《三国演义》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
《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电视剧
第1处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此乃亮为将军谋划之大业
第2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既靠天时,更得益于人谋
第3处 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第4处 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第5处 后取西川建立基业 后取益州建立基业
小结:电视剧剧本忠于原著与史实,保留了小说主题和内容的原貌,只是在人物语言上稍加改编,使其语言风格既不失文雅而又通俗易懂,符合电视剧的受众要求。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将《三国演义》第四回中“孟德献刀”的部分改编为剧本,并将其编排成剧表演出来,下一节汇报课上由同学们来展示成果并加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