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9:06: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答案】A
【解析】
A.错误,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故选A。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D.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情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答案】B
【解析】
B.“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错误,应是表达思家怀亲之情。
故选B。
3.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C
【解析】C.“日月之行”四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不是实景,实景是“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六句。故选C。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之作,生动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悲哀,抒写了浓重动人的乡愁。
B.“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极常见的普通生活之景,此时却成为令游子断肠的触发物,使原本温馨美好的景色带上了悲凉的色彩。
C.这首小令,文字简洁,全篇仅28个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营造出清雅安适的氛围。
D.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用“枯藤”“西风”等明显具有深秋色彩的事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答案】C
【解析】
C.根据“断肠人在天涯”可知,该句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营造出凄苦愁楚的氛围;
故选C。
5.选出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疲惫、困乏的“瘦马”形象,由此可以想见诗人的孤独、寂寞。21*cnjy*com
D.曲末两句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情景交融,表现了悲愁思乡的情感。
【答案】B
【解析】
B.“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小桥流水人家”是眼前的景物。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抒情方法。远处的小桥、流水,冒出炊烟的人家宅院,反衬主人公如此的孤独寂寞。
故选B。
6.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写出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朗读时要传达出为友人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答案】B
【解析】B.“杨花”,含飘零之感,“子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离别之恨,都能触发宦游异乡人们的凄凉,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既点明时令,又渲染了哀伤的氛围;选项中“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分析不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B。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21教育网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朗读技巧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辨析。
C.诗文最后两句是为和乐而加的,与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关,所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的朗读应该用陈述的语气,应为降调。前面主要表述的是作者在胜利之后面对大海的广阔的情景,表达的是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因此前面的内容应该读的高昂些;
故选C。
8.下列对这首元曲作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通过丰富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气氛,表现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B.此曲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言简而义丰。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断肠人”在孤寂的行走中获得欣慰。
D.此曲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字来写的,景色与情思相融。
【答案】C
【解析】
C.“获得欣慰”有误。“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故选C。
9.选出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选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哀啼的“子规”等景物,既点出时节为暮春,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叙事,“过五溪”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传达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
C.后两句抒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D.全诗感情真挚,既传达了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更有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深情。
【答案】C
【解析】
C.错误,后两句不是运用比喻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故选C。
10.下面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的愁苦。
B.颔联展现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开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借雁传书,并与首联呼应,给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C
【解析】C.“旧年已过”错误,“江春入旧年”意思是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故选C。
11.对曹操《观沧海》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www-2-1-cnjy-com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来源:21cnj*y.co*m】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眼前”错误,此句为想象之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根据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杨花”“子规”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凄凉伤感的气氛。
B.第二句写出得知友人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与关切。
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愁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D.中国古代“迁”指的是职位调动,“左迁”指降职调动。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12.C
13.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使者,将自己的担忧、关切与思念带给远隔千里的友人,是对友人由衷的劝勉与宽慰。
【解析】
12.
C. 诗人因友人被贬而生“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选项“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愁心’”;
故选C。
13.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后两句诗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从修辞上讲,这句话运用拟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作者对友人由衷的劝勉与宽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诗歌首句以两个意象起兴:_____________体现飘零之感,____________传递离别之意。
15.诗歌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14. 杨花 子规
15.例①,拟人,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
例②:想象奇特,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象月可传情,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同情带到夜郎之西。
例③,情景交融,将明月皎洁之景与思念朋友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真挚深切的感情。
【解析】
14.
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杨花、子规”,一是因为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何况是“杨花落尽”,取其春已去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有花有鸟,杨花漫天飞舞,子规悲啼,给读者以惜春伤别的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又因折柳送别,还带上惜别情,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15.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题干要求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入手。
比如从想象角度赏析: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贬谪者。21*cnjy*com
示例一:后两句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将明月当作使者,人格化了,赋予人的情感,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他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6.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17.思念故乡(意思对即可)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的“大江”“行船”和“壮阔”等关键词语和诗句的内容“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可以确定,所填诗句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诗人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景色。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8.阅读诗歌,按要求答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的画面。
(2)诗中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示例:沧海上水波荡漾,一个接着一个的巨浪拍向岸边的岸礁,激起的水花在空中飞舞。山岛在沧海四周环绕,高高地挺立。(意近即可)
(2)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任答三个),虚写:日月、星汉,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意近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根据诗句的意思描写画面即可。示例: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2)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可见包含的景物有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19. 客路 行舟
20.“生”“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19.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客路,旅途。行舟,船行水中。由这两个词可以知道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0.
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海日”“江春”本是景物,没有生命,但是“生”“入”使其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意志和情思,诗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蕴含了“新旧交替”的哲理,新生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班级准备组织“古代诗歌中的悲秋情怀”主题探究活动,你觉得两首作品中,哪一首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活动,结合作品分别阐述理由。21·cn·jy·com
【答案】《天净沙·秋思》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观沧海》这首诗虽然描写了秋景,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并未悲秋。《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深切乡思之情,更符合探究主题。2·1·c·n·j·y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结合“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可知,两首诗写的都是秋季。
《观沧海》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与“悲秋”无关。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符合“悲秋”的主题。
22.阅读下而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海景图。
(2)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人通过想象,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21cnjy.com
【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水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澹澹,山岛竦峙”的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大海的远景,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海景图。www.21-cn-jy.com
(2)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日月之行,若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句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此诗写于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阔大的胸襟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2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2-1-c-n-j-y
(2)上面两首诗中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明月人格化,让他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出处:21教育名师】
(2)示例:“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想象着她能够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
(2)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其中“子规啼”,子规,就是杜鹃鸟,一个“啼”字,写出了杜鹃鸟叫声的哀婉凄切,衬托出诗人送别贬谪友人时的沉重忧伤心情;而《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汪伦用歌舞的形式为李白送别,诗人听到节奏整齐、音调悠扬欢快的“踏歌声”,内心自然是轻松愉悦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4.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中总写大海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本诗以“_________”字总领全篇,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诗人得胜归来的开阔的胸襟和豪情壮志。
28.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
B.描绘了眼前大海正在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
29.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
B.“水何澹澹”两句从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
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
【答案】24.东临碣石
2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6.水波摇动的样子
27.观
28.B
29.C
【解析】24.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
诗歌开篇“东临碣石”即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曹操望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得的大致印象,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据此回答。
26.
本题考查诗歌词语解释。
“水何澹澹”生动地描写出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27.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字句。
“观”即观览之意,统领全篇,以下十句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几句描写曹操观览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故“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8.
本题考查重要诗句的理解。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的想象,并非眼前实景。
故选B。
29.
本题考查重要诗句的理解。
C.“树木丛生”四句中的后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具体描绘的是大海的景象。
故选C。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0.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小令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1.小明同学在学了这首小令后,感觉“古道西风瘦马”不如改为“古道西风骏马”,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阐述理由。
【答案】30.A
31.不同意。“瘦马”使我们联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了、太疲倦了,传达出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若换成“骏马”则会让我们联想到骑马者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二者大相径庭。(理由合理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
30.
考查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来。”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明月”拟人化,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出自两汉时期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操的《观沧海》,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故选A。
31.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分析。“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瘦马:瘦骨如柴的马。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骏马,即良马;跑得快的好马,疾驰的马。将“瘦马”改为“骏马”则意境全变,失去了原有的表达效果。
示例:不同意。同样是“古道西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很久,流露出疲倦之态,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表达出一股哀伤之情;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意气风发的游侠,正纵横天地之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相差甚远。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D.这首元曲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33.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做批注。
【答案】32.D
33.示例: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32.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夕阳西下”,点明太阳即将落下,黑夜即将来临,此时本应是归家之时,展现了作者漂泊天涯,愁绪“断肠”,无处可归的落寞;表现了作者内心凄苦,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凄凉的色彩;故“‘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表述错误;
故选D。
33.
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文。
“古道西风瘦马”,写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用“瘦”字来形容载作者远行的马,表面是指马因作者奔波而瘦,暗指作者因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内心愁苦,逐渐消瘦;联系“断肠人在天涯”可知,游子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一个“瘦”字,表现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浪迹天涯悲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21·cn·jy·com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www.21-cn-jy.com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www-2-1-cnjy-com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来源:21cnj*y.co*m】
D.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情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出处:21教育名师】
3.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21*cnjy*com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版权所有:21教育】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之作,生动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悲哀,抒写了浓重动人的乡愁。
B.“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极常见的普通生活之景,此时却成为令游子断肠的触发物,使原本温馨美好的景色带上了悲凉的色彩。2·1·c·n·j·y
C.这首小令,文字简洁,全篇仅28个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营造出清雅安适的氛围。
D.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用“枯藤”“西风”等明显具有深秋色彩的事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2-1-c-n-j-y
5.选出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疲惫、困乏的“瘦马”形象,由此可以想见诗人的孤独、寂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曲末两句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情景交融,表现了悲愁思乡的情感。
6.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写出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朗读时要传达出为友人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8.下列对这首元曲作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通过丰富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气氛,表现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B.此曲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言简而义丰。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断肠人”在孤寂的行走中获得欣慰。
D.此曲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字来写的,景色与情思相融。
9.选出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选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哀啼的“子规”等景物,既点出时节为暮春,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21教育网
B.次句叙事,“过五溪”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传达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
C.后两句抒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D.全诗感情真挚,既传达了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更有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深情。
10.下面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的愁苦。
B.颔联展现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开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借雁传书,并与首联呼应,给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1.对曹操《观沧海》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根据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杨花”“子规”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凄凉伤感的气氛。
B.第二句写出得知友人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与关切。
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愁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D.中国古代“迁”指的是职位调动,“左迁”指降职调动。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诗歌首句以两个意象起兴:_____________体现飘零之感,____________传递离别之意。
15.诗歌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阅读诗歌,按要求答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的画面。
(2)诗中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班级准备组织“古代诗歌中的悲秋情怀”主题探究活动,你觉得两首作品中,哪一首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活动,结合作品分别阐述理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阅读下而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21·世纪*教育网
(2)上面两首诗中都有对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4.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中总写大海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本诗以“_________”字总领全篇,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诗人得胜归来的开阔的胸襟和豪情壮志。21*cnjy*com
28.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
B.描绘了眼前大海正在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
29.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
B.“水何澹澹”两句从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
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0.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小令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1.小明同学在学了这首小令后,感觉“古道西风瘦马”不如改为“古道西风骏马”,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阐述理由。21cnjy.com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D.这首元曲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33.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做批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