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2·绥化)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22·绥化)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22·绥化)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它的起点是( )
A.余杭 B.涿郡 C.长安 D.洛阳
4.(2019七下·尤溪期中)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2022·绥化)唐朝时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勇
6.(2022·绥化)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西晋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2022·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8.(2022·绥化)1405-1433,事领船队7次下“西洋”的人是( )
A.郑和 B.甘英 C.班超 D.卫温
9.(2022·绥化)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林则徐
10.(2022·绥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沙俄
11.(2022·绥化)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2022·绥化)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2022·绥化)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 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
14.(2022·绥化)1947年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团大战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解放南京
15.(2022·绥化)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聂荣臻 D.刘伯承
16.(2022·绥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2019八下·保山期中)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18.(2022·绥化)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19.(2022·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20.(2022·绥化)“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21.(2022·绥化)2世纪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变成其“内湖”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2.(2022·绥化)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
A.农奴制改革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
23.(2022·绥化)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神曲》
C.《蒙娜丽莎》 D.《天方夜谭》
24.(2022·绥化)下列航海家中,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5.(2022·绥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文献是( )
A. 《查士丁尼法典》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26.(2022·绥化)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议会重新召开 B.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处死路易十六 D.处死罗伯斯庇尔
27.(2022·绥化)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卡德纳斯 D.纳赛尔
28.(2022·绥化)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德国天才作曲家是( )
A.巴尔扎克 B.贝多芬 C.牛顿 D.达尔文
29.(2022·绥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0.(2022·绥化)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 克里孟梭 B.威尔逊 C.马歇尔 D.罗斯福
二、判断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1.(2022·绥化)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2022·绥化)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3.(2022·绥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屠呦呦。
34.(2020九上·蚌埠期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5.(2022·绥化)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识图读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36题5分,第37题4分,第38题5分,每空1分,共14分)
36.(2022·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图二是战国时期 (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
37.(2022·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人物是 ,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时代”。
(2)图二人物是 ,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时代”。
38.(2022·绥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 (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 (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红军四渡 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红军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 (填地名)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39题6分,第40题7分,4题8分,共21分)
39.(2022·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徐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四:清朝时,雍正帝设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材料一中,秦朝“标准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3)材料三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4)材料四中,“中枢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40.(2022·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合议。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文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二: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立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军事集团。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材料一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杰斐逊起草的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次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41.(2022·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凌展,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材料三:作为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材料一中,这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被称为什么?“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哪一党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哪个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3)材料三中,“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哪一组织?在该组织的哪届会议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 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居住在这里,他们 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 ,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半坡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就是分封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交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等地,这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余杭,不符合题意;
B.涿郡,不符合题意;
D.洛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当时在位的皇帝、贞观之治的表现。
5.【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不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学成回国,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张骞,不符合题意;
C.鉴真,不符合题意;
D.班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西晋,不符合题意;
B.唐朝,不符合题意;
C.北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贾思勰,不符合题意;
C.刘徽,不符合题意;
D.徐光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05-1433,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甘英,不符合题意;
C.班超,不符合题意;
D.卫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9.【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戚继光,不符合题意;
C.左宗棠,不符合题意;
D.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德国,不符合题意;
B.意大利,不符合题意;
C.奥匈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13.【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这就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广州起义,不符合题意;
B.安庆起义,不符合题意;
C.黄花岗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度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不符合题意;
D.解放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5.【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朱德,不符合题意;
C.聂荣臻,不符合题意;
D.刘伯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16.【答案】D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土地改革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17.【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980年,我国将广东省、福建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辟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的深圳在短短几年间,就由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8.【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毛泽东,不符合题意;
C.周恩来,不符合题意;
D.江泽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19.【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神舟一号,不符合题意;
C.神舟五号,不符合题意;
D.神舟七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0.【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古埃及,不符合题意;
B.古巴比伦,不符合题意;
D.古希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21.【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时,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波斯帝国,不符合题意;
C.查理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D.阿拉伯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22.【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农奴制改革,不符合题意;
B.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
C.彼得一世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23.【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符合题意;
C.《蒙娜丽莎》,不符合题意;
D.《天方夜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4.【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 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迪亚士,不符合题意;
B. 达·伽马 ,不符合题意;
D.麦哲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5.【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B.《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C.《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6.【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议会重新召开,不符合题意;
C.处死路易十六,不符合题意;
D.处死罗伯斯庇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7.【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C.卡德纳斯,不符合题意;
D.纳赛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8.【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了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巴尔扎克,不符合题意;
C.牛顿,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宣布对塞尔维亚开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三国同盟形成,不符合题意;
B.三国协约建立,不符合题意;
D.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30.【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得美国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克里孟梭,不符合题意;
B.威尔逊,不符合题意;
C.马歇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答案】(1)正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4.【答案】正确。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判断,如果发现有错误,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改正。
35.【答案】(1)正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英国对印度加强了殖民统治,引发了印度人民的不满,在甘地领导下,印度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6.【答案】(1)甲骨文商;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李冰;都江堰
(3)司马迁
【知识点】甲骨文;《史记》与司马迁;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2)依据材料信息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依据材料信息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它的作者是司马迁;
故答案为:(1)甲骨文商;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李冰;都江堰
(3)司马迁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7.【答案】(1)瓦特;蒸汽
(2)爱迪生;电气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英国人瓦特,他改进了蒸汽机, 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人物是爱迪生, 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1)瓦特;蒸汽
(2)爱迪生;电气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出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材料图片人物是解题的关键。
38.【答案】(1)遵义(贵州遵义);毛泽东
(2)赤水(赤水河)
(3)金沙江
(4)会宁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四渡赤水之后,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渡过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故答案为:(1)遵义(贵州遵义);毛泽东
(2)赤水(赤水河)
(3)金沙江
(4)会宁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地图,看懂路线,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9.【答案】(1)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钱)。
(2)董仲舒,孔子(孔丘、孔仲尼)。
(3)科举制(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杨广)。
(4)军机处。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军机处的设立;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这就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这一机构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故答案为:(1) 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钱)。
(2) 董仲舒,孔子(孔丘、孔仲尼)。
(3) 科举制(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杨广)。
(4)军机处。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40.【答案】(1)华盛顿;《独立宣言》。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3)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军总司令是华盛顿;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取得胜利,这就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因为发生于俄历十月份,又叫做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就是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 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就是北约组织;
故答案为:(1)华盛顿;《独立宣言》;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3) 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分析理解;后面的问题,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1.【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凡尔赛条约》(《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国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3)联合国;第26届(第26届联大、26届、26)
【知识点】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国内的爱国运动,就是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条约是《凡尔赛条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中国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作为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故答案为:(1) 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凡尔赛条约》(《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2)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国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3) 联合国;第26届(第26届联大、26届、26)
【点评】(1)(3)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2·绥化)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 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居住在这里,他们 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 ,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半坡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2022·绥化)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就是分封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22·绥化)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它的起点是( )
A.余杭 B.涿郡 C.长安 D.洛阳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交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等地,这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余杭,不符合题意;
B.涿郡,不符合题意;
D.洛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2019七下·尤溪期中)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当时在位的皇帝、贞观之治的表现。
5.(2022·绥化)唐朝时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勇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不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学成回国,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张骞,不符合题意;
C.鉴真,不符合题意;
D.班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6.(2022·绥化)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西晋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西晋,不符合题意;
B.唐朝,不符合题意;
C.北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7.(2022·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贾思勰,不符合题意;
C.刘徽,不符合题意;
D.徐光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8.(2022·绥化)1405-1433,事领船队7次下“西洋”的人是( )
A.郑和 B.甘英 C.班超 D.卫温
【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05-1433,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甘英,不符合题意;
C.班超,不符合题意;
D.卫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9.(2022·绥化)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林则徐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戚继光,不符合题意;
C.左宗棠,不符合题意;
D.林则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2022·绥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沙俄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德国,不符合题意;
B.意大利,不符合题意;
C.奥匈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1.(2022·绥化)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2022·绥化)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13.(2022·绥化)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 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
【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这就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广州起义,不符合题意;
B.安庆起义,不符合题意;
C.黄花岗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2022·绥化)1947年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团大战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解放南京
【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度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不符合题意;
D.解放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5.(2022·绥化)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聂荣臻 D.刘伯承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朱德,不符合题意;
C.聂荣臻,不符合题意;
D.刘伯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16.(2022·绥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土地改革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17.(2019八下·保山期中)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980年,我国将广东省、福建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辟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的深圳在短短几年间,就由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8.(2022·绥化)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毛泽东,不符合题意;
C.周恩来,不符合题意;
D.江泽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19.(2022·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神舟一号,不符合题意;
C.神舟五号,不符合题意;
D.神舟七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0.(2022·绥化)“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古埃及,不符合题意;
B.古巴比伦,不符合题意;
D.古希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21.(2022·绥化)2世纪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变成其“内湖”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时,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波斯帝国,不符合题意;
C.查理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D.阿拉伯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22.(2022·绥化)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
A.农奴制改革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农奴制改革,不符合题意;
B.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
C.彼得一世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23.(2022·绥化)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神曲》
C.《蒙娜丽莎》 D.《天方夜谭》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符合题意;
C.《蒙娜丽莎》,不符合题意;
D.《天方夜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4.(2022·绥化)下列航海家中,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 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迪亚士,不符合题意;
B. 达·伽马 ,不符合题意;
D.麦哲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5.(2022·绥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文献是( )
A. 《查士丁尼法典》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B.《人权宣言》,不符合题意;
C.《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6.(2022·绥化)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议会重新召开 B.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处死路易十六 D.处死罗伯斯庇尔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议会重新召开,不符合题意;
C.处死路易十六,不符合题意;
D.处死罗伯斯庇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7.(2022·绥化)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卡德纳斯 D.纳赛尔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章西女王,不符合题意;
C.卡德纳斯,不符合题意;
D.纳赛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28.(2022·绥化)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德国天才作曲家是( )
A.巴尔扎克 B.贝多芬 C.牛顿 D.达尔文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了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巴尔扎克,不符合题意;
C.牛顿,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9.(2022·绥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宣布对塞尔维亚开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三国同盟形成,不符合题意;
B.三国协约建立,不符合题意;
D.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30.(2022·绥化)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 克里孟梭 B.威尔逊 C.马歇尔 D.罗斯福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得美国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克里孟梭,不符合题意;
B.威尔逊,不符合题意;
C.马歇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判断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1.(2022·绥化)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2022·绥化)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答案】(1)正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3.(2022·绥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屠呦呦。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4.(2020九上·蚌埠期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正确。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判断,如果发现有错误,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改正。
35.(2022·绥化)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1)正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英国对印度加强了殖民统治,引发了印度人民的不满,在甘地领导下,印度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三、识图读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36题5分,第37题4分,第38题5分,每空1分,共14分)
36.(2022·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图二是战国时期 (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
【答案】(1)甲骨文商;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李冰;都江堰
(3)司马迁
【知识点】甲骨文;《史记》与司马迁;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2)依据材料信息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依据材料信息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它的作者是司马迁;
故答案为:(1)甲骨文商;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李冰;都江堰
(3)司马迁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7.(2022·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人物是 ,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时代”。
(2)图二人物是 ,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时代”。
【答案】(1)瓦特;蒸汽
(2)爱迪生;电气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英国人瓦特,他改进了蒸汽机, 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人物是爱迪生, 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1)瓦特;蒸汽
(2)爱迪生;电气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出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材料图片人物是解题的关键。
38.(2022·绥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 (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 (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红军四渡 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红军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 (填地名)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1)遵义(贵州遵义);毛泽东
(2)赤水(赤水河)
(3)金沙江
(4)会宁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四渡赤水之后,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渡过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故答案为:(1)遵义(贵州遵义);毛泽东
(2)赤水(赤水河)
(3)金沙江
(4)会宁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地图,看懂路线,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39题6分,第40题7分,4题8分,共21分)
39.(2022·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徐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四:清朝时,雍正帝设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材料一中,秦朝“标准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3)材料三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4)材料四中,“中枢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1)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钱)。
(2)董仲舒,孔子(孔丘、孔仲尼)。
(3)科举制(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杨广)。
(4)军机处。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军机处的设立;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这就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这一机构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故答案为:(1) 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钱)。
(2) 董仲舒,孔子(孔丘、孔仲尼)。
(3) 科举制(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杨广)。
(4)军机处。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40.(2022·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合议。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文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二: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立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军事集团。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材料一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杰斐逊起草的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次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1)华盛顿;《独立宣言》。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3)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军总司令是华盛顿;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取得胜利,这就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因为发生于俄历十月份,又叫做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就是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 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就是北约组织;
故答案为:(1)华盛顿;《独立宣言》;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3) 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分析理解;后面的问题,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1.(2022·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凌展,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材料三:作为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材料一中,这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被称为什么?“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哪一党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哪个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3)材料三中,“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哪一组织?在该组织的哪届会议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凡尔赛条约》(《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国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3)联合国;第26届(第26届联大、26届、26)
【知识点】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国内的爱国运动,就是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条约是《凡尔赛条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中国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作为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故答案为:(1) 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凡尔赛条约》(《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2)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国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3) 联合国;第26届(第26届联大、26届、26)
【点评】(1)(3)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