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想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思维的几种类别。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
掌握作文素材多维构思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侧重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运用作文素材的能力,突破“无话可
说”的思维瓶颈,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发散思维、构思文章。
3.培养学生加深思维深度,认识事物更加全面、深入,思考具有辩证意识。
二、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写作立意中思维角度单一,常常遇到“无话可说”、深度不够等问题,文章读起来不够深刻,思想过于单薄。
三、重点难点:
在创造性思维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将联系与想象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过程
导入: “有心看木未成林”(打一字)——“想”。人有大脑,就要善于想,善于思
考。生活要想,读书要想,作文同样要想。那么含有“想”的成语词语有哪些?我们来
个成语接龙的游戏。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浮想联翩”来做文章。浮想联翩就是联想。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
系到另一个事物,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是我们创造力的体现。既然是创造力的体现,
那么考验一下大家的创造力怎么样的。
2、自主、合作、探究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个锦囊,帮助我们在写作立意的时候打开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帮助大家多角度立意。但是在我倾囊相授我的秘诀之前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砖
下面请大家以“砖”为话题,发挥你的联想,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立意?(3分钟讨论)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先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再展示:
角度之一:外形方方正正,有棱有角。
立意一:为人要质朴、正直,有个性。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顺着“砖形状”思路,可否有其他的思路?
角度之二:砖的颜色角度。
立意二:做人要表里如一:外面红,里面也是红的;从砌上墙一直到坍塌,颜色始终没有变,做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都要永不变质,永不变形。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角度之三:从砖的烧制过程来考虑:经过冲压、定型、火烧,最终成为一块坚硬的砖。
立意三:人的成长也是需要不断地磨炼、考验,才能成才。
角度之四:砖的作用角度来考虑。可以砌墙、可以铺路、可以打地基、可以做修水渠的材料,可以……整块砖固然作用大,但是断砖、碎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意四:人也应该这样,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在何处,都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立意五: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是千千万万的人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立意六:健全固然美好,但是有了缺陷也不要自卑,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立意七: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又要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师总括:以上都是从砖的外形、颜色、用途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我们找到了砖与我们联想的事物有相似点,这样的联想我们称为“相似联想”。因此我给大家的第一个锦囊就与此有关:探求相似点,使形象更深刻
板书:探求相似点,使形象更深刻
教师再次启发:
角度之五:再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随着时代的变迁,砖也在不停的变化:最初是实心砖,慢慢出现了空心砖,各种不同形状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不同颜色的,各种不同材料的,各种不同用途的……不一而足,美不胜收
立意八:砖的色彩、形状变化,反映出了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立意九:联想到我们的烧砖工人,我们的建筑工人,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是那样的平凡,却是那样的伟大。
立意十:普通的砖与长城的砖、故宫的砖、芦沟桥的砖,它们的经历不同,阅历与价值也是不同的。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底蕴,生命更加有分量,更有意义。
我们会发现,由砖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烧砖工人。这样的由一个人或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个人或事物,我们称之为相关联想。譬如在教室里,总有黑板。黑板旁边,一般总有粉笔或粉笔擦。在黑板前,总站着老师。他一边进行着生动的授课,一边还会在黑板上写着什么或画着什么。看到黑板,人们会想到在黑板前讲课的老师,这老师可能是小学里的老师,也可能是现在的老师。从黑板想到老师,因为老师跟黑板有相关的关系,便称之为相关联想。所以我给大家的第二个锦囊便是寻找相关点,激活思路
板书:寻找相关点,激活思路
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两方面,没有绝对的,是否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或是相对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呢?
立意十一:做人要像砖,正直有原则,但是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要不拘泥,要将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原则。
教师总括:以上是从相反的角度或是叫相对的角度来思考的,我们称之为相反或相对联想。由此我给大家的第三个锦囊便是巧设相反点,观点更透彻
板书:巧设相反点,观点更透彻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三个锦囊,那么接下来看看大家的掌握情况如何,小试牛刀。仰望天空,人们会看到日月星辰、风云雨雪等,看着这些事物,常常很有感慨,如果请你展开联想,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学生思考)
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同学们想到了很多很多,但是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中只能有一个立意。这就关系到联想的选择,也就是选择什么联想点,选择什么立意的问题。好的联想点,好的立意,应该有以下特点:1、有现实针对2、有一定的深度 3、自己能够把握
因此在我们写作时从相关事物出发,或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出发,展开相似联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最后确定立意。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我想问同学们联想和想象是否是同一概念呢?
联想是是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
想象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甲事物 乙事物
想像:感性形象 新形象
因此我给大家的第四个锦囊便是大胆假设,拓展思维,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拓宽思路。
下面我想请大家跟我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世界上真的存在“时空隧道”,它可以带你回到历史上的某一时刻,是你有机会见到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人。那么你的心中会选择怎样的具体时间?怎样具体的地点?会看到什么样的情境?会见到哪一位你感兴趣的人物,与他(她)进行怎样的对话和交流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愿意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让你与心中的那一位人物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回到了我们坐的教室中,似乎大家还沉浸于刚刚的情境当中,无法自拔。我对于大家刚刚发生的事情非常的感兴趣,大家愿意跟老师一起分享吗?那么我们写下来好不好,只有充满墨香的文字方能成为永久的回忆,让我们把这份回忆留的久一点。现在请大家将刚刚想象中的情景写下来,一会我们共同去聆听你的故事。
五、作业练笔
我们重启时光隧道,想象五十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又会有怎样的心境,我会怎样?我会想些什么?我想跟几十年后的今天的我说些什么?尽情发挥想象,以“当我老了……”为题写一个小片段。
六、小结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