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教学设计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2: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 “压缩”与“扩展”的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于作文的写作与修改中。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于议论文的写作与修改中。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用一个人物或者事件做论据,把复杂而具体的故事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一个是把重要的概念,尤其是抽象的概念阐述地详细明确,这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今天,我们就针对这样两个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来学习压缩与扩展。
一、对比异同:
语段一: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国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
语段二: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子纵被罢逐流放,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为了独醒于世,他选择了“悲壮”之路。
——作文习作
要求学生阅读语段并且思考作答:(找个别学生回答)
1、这两个语段有着怎样的异同?
相同点:两个语段基本内容一致,都是关于屈原的叙述和议论。
不同点:二者语言风格不同:一个详细丰富,叙述和议论结合,注重细节的描写;一个简明精炼,两句话表达出观点。语段二可认为是语段一压缩后的内容,语段一也可认为是语段二扩展后的内容。
2、这两个语段有无优劣之别?
无优劣之分,两个语段各有用途,总之,压缩与扩展,应视需而定。
二、材料的压缩
1、试一试:将下面的语段进行压缩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已的生活,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这组诗历来被视为开了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先河。其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认识到自己的性格、气质不适于做官,他的生命只属于山水田园。十三年的仕途奔波如今看来就是“误落尘网”中了。
请学生给出自己写的答案(1-2个)
参考答案: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挂印回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认识到他的生命只属于山水田园。
2、方法总结:
材料压缩的方法有二:一是“摘要法”,二是“提要法”。
所谓“摘要”,是撷取原作中的语句加以缀合成句;而“提要”,是提取原作中的主要内容,借助原作某些语句或用自己的话加以整合。在说明文、议论文这些要求严谨准确的文体中,我们常常用到“摘要法”;而在记叙文、散文这些偏重感性的文体中,经常会用到“提要法”。
3、练一练:
活学活用1
其实被我们称为“传统”的东西曾经也是轻快的,是灵动的,只是经历的时间的洗礼,它的身上附着了一层时光的沧桑,但他们完全可以重新跳跃起来,变得令人轻松愉悦。传统不应该是高居于庙堂之上俯视众生,它也应该在保持它原有底蕴的基础上,换上轻盈的新装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新的时尚,让我们为之疯狂。
参考答案:传统也会成为时尚。
活学活用2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同学们,我要求大家进行一种身体锻炼——就是自己把胳膊尽量向前甩,然后再往后甩,每人每天坚持三百个来回这样的甩手运动。大家说说看,好不好啊?”
同学们一想,这么简单的运动,谁能做不到啊?于是就异口同声地答道:“好!”并且有的同学急不可耐地现场就演示来......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道:“同学们,每天按照要求进行甩手运动的同学有哪些?请举手!”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同学骄傲而又自豪地举起了手;
又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了同样的问题,通过举手表明坚持下来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
半年后,苏格拉底依旧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时举手的只有一名同学——这名同学就是后来成就斐然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参考答案:
一次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进行一种身体锻炼—— 每人每天坚持三百个来回的甩手运动。刚开始第一个月还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同学坚持了下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半年后只有一名同学坚持了下来,他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三、材料的扩展
1、看一看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同学说出这段文字的要点: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请同学说出这段文字的特点:比喻、排比
2、总结扩展的方法:
“强化”——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将内容加以扩充,使之得到突出的方法。
3、写一写
扩写“历史”“现在”“未来”
参考答案:历史,是过去,是已经消散了的云烟,只可回味,无法复制;
现在,是此刻,是可以敲打的键盘,用来创作动人的诗篇;
未来,是梦想,是大海上的灯塔,是夜空中的明星。
方法总结:“阐释法”——对原有信息进行解说、阐发和补充。
4、扩展的具体方法:修辞、对比、细节描写、想象、联想等。
四、布置作业:
读下面所提供的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严谨。
中学生常喜欢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为自己的言行作注解,这当然是正确的。然而,君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语:
压缩与扩展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助于写作,也可直接用于阅读,提升想象和联想能力,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缩展之间,视需而定。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好压缩与扩展,在写作中收放自如,信手拈来,让语言文字在大家的笔下灵活舞动、绽放异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