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六之图文转换
考点分析
近几年来图文转换是高考高频考点。
2、20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II都考到了;
3、题型具有综合性,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4、一般为主观题,分值为6分,隔年考图文和图表
教学重点
掌握各类图文转换题的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先看近三年的高考题请大家翻到资料P65页
2016年高考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图略)
2015年全国卷I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型的邮票中的主题图书,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图略)
2014年高考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图略)
二、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 “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三、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四、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五、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构成及命题形势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概括寓意,②拟加标题,③描述画面,④综合考查。
2、分类
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对人物应注意其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物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意义。
3、解题方法
解答漫画题时要认真审读漫画本身,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力求透视画面的本意。
首先要读懂“画中画”,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具体答题时要从细微处入手,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解题思路】
1、细读“画中画”——画面描述
细察画面:看清主体、背景及其关系;看清文字,注意标题。
揣摩细节:抓住关键——看有无夸张变形处,弄明白细节才能领会漫画的真正含义。
2、读懂“画外话”——寓意揭示
(1)找出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注意标题)
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
(2)类比联想——画面到生活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以社会现象或自然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由“实”及“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挖掘画面形象的隐含信息。
3、明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表述
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1)注意对象和细节;(2)按照一定的顺序;(3)抓住关键,揭示寓意;(4)注意题目要求,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命题形式、修辞手法、字数等)。
六、板书设计
图文转换的类型:
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 “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