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课件2(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课件2(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2: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材料作文的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既然出题者已经把中心命意提供出来了,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当然就是如何确定立意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抓住中心立意呢?
作文材料类型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下列类型:
1、记叙性材料
2、引语式材料
3、图画式材料
我们在写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时,确定立意一定要先求稳,而不是一味求新。
记叙性材料通常是记叙一则故事,或者寓言,当然也有我们现在常看到的社会热点事件。
记叙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确定立意的五个步骤
1、找出主要人物;
2、找出主要事件;
3、看事件的结果;
4、分析根本原因;
5、确定中心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我们按照确定立意五步骤来走:
1、主要人物:
商人,渔夫,(“有人”)
2、主要事件:
商人求救时作出承诺,后不兑现。第二次求救,渔夫袖手旁观。
3、事件结果:
商人淹死
4、根本原因:
商人轻诺之后不守信用
5、确定立意:
轻诺必寡信 诚信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母亲节这一天,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
面对网友们向母亲们疯狂的“示爱”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
1、主要人物
隔空抒情者,部分网友,另部分网友,还有网友
2、主要事件
多人在母亲节这天通过朋友圈、网络空间隔空抒情,一半以上母亲不知情
3、事件结果
引发热议
4、根本原因
现实空间羞于表达,虚拟空间大胆示爱
5、确定立意
a 赞同态度:让爱刷屏又何妨
b 反对态度:言不如行
c 综合考量:言行结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广东消防怒斥“42秒视频拍摄者”
2016年4月14日下午,广州市花都新华街发生一起火灾,一名男子身亡。而有一段视频,却让广东消防怒了。视频中男子被熊熊烈火逼到防盗窗上,男子绝望的哭嚎声让人触动。但是,视频拍摄者却对着他拍摄了整整42秒!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官方微博@广东消防连发7条微博谴责和警示这种袖手旁观的行为:“没错!除了谴责和唾弃、可耻与可鄙,我们无法再对这条冷血至极的视频的拍摄者做出其他所谓“理性“和”冷静”的形容!不要求你是超人能飞过去破网救人,但在熊熊燃烧的烈火和男子绝望的哭嚎声中,残忍的42秒!你的手机端得好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总结
记叙性材料的审题立意五步骤:
1、找出主要人物;
2、找出主要事件;
3、看事件的结果;
4、分析根本原因;
5、确定中心立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