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2(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2(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2: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戴着镣铐的舞蹈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王夫之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新材料
对试题的审视
确立自己的观点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材料
要求
不提供话题
感悟、理解
从“材料”看
新材料作文有哪些类型?
1.寓意材料 ——童话、寓言、神话、传说
2 .漫画材料 ——一幅或几幅漫画
3 .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社会现象
从“材料”看
新材料作文有哪些类型?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从“材料”看
新材料作文有哪些类型?
1.寓意材料 ——童话、寓言、神话、传说
2 .漫画材料 ——一幅或几幅漫画
3 .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社会现象
4.哲理材料 ——名言、格言、警句、诗歌
从“要求”看
需要注意什么?
1.“选好角度”
2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审题
开放性
多个角度
优劣有别
立意
根据材料
优劣有别
限制性
带着镣铐的舞蹈
课堂练习——选一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对比以下几种立意角度,依次说出其优劣。
A.熟能生巧
B.小材大用
C.克敌先知敌
D.蛮力不及用心
E.懂我的你一直在
F.知己知彼 方见成效
课堂练习——选一选
A.熟能生巧
随机应变
找准位置
学会变通
寻找捷径
脱离材料
课堂练习——选一选
B.小材大用
断章取义
课堂练习——选一选
有种默契叫做“爱”(父母之间)
以心待人(友谊)
C.克敌先知敌
抓住关键 一招制胜 秦洁
千千心结谁人解 尹泽生
因了解而接纳 杨璐瑶
抓住本质
课堂练习——选一选
胡李敏
D.蛮力不及用心
用心比蛮力更有用 杨银霜
分析全面
课堂练习——选一选
仇 灿
E.懂我的你一直在
不全面
课堂练习——选一选
(友谊)
挚友 ,知心者也
F.知己知彼 方见成效
心灵的相知
用词不当
课堂练习——选一选
对比以下几种立意角度,依次说出其优劣。
A.熟能生巧
B.小材大用
C.克敌先知敌
D.蛮力不及用心
E.懂我的你一直在
F.知己知彼 方见成效
脱离材料
断章取义
不全面
用词不当
课堂练习——选一选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抓一鳞而弃全鱼
抓现象而其本质
审题常见误区
对比以下几种立意角度,说出其优劣。
A.熟能生巧
B.小材大用
C.克敌先知敌
D.蛮力不及用心
E.懂我的你一直在
F.知己知彼 方见成效
脱离材料
断章取义
抓住本质
分析全面
不全面
用词不当
课堂练习——选一选
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审题
立意


抓关键
析原因
看整体
由表及里
由物及人
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抓关键
析原因
看整体
由表及里
由物及人
“我最了解他的心”
钥匙能打开 了解他的心
铁棒打不开 用蛮力
钥匙和铁棒
用真心和用蛮力
锁——问题、难关、事情等
心——本质、规律、关键等
开锁:解决问题、打开心灵等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青蛙和雄鸡比赛歌喉,由村民们当评委。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对青蛙的评语是:“聒噪,非时。”对雄鸡的评语是:“动听,知时。”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课堂练习——写一写
课堂练习——写一写
抓关键
“知时” “非时”
对象 结果 原因
雄鸡 比赛胜出 动听 知时
青蛙 比赛失利 聒噪 非时
村民 给出结果 根据自己的标准
析原因
课后练习——做一做
2017届合肥一模语文学科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一则几经反转的新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一位79岁的老人跌坐在一辆玩具汽车前,被网民、媒体定义为“碰瓷新高度”,招来骂声一片。然而,真相却与传言截然相反,大妈的确被玩具车撞倒受伤,也被孩子家长及时送到医院,非但没有敲诈勒索,而且婉拒了对方更多的赔偿。真相曝光后,网友和媒体纷纷致歉,一位记者坦言,他乍看网传视频时想当然地认为老人在碰瓷,完全忘掉了新闻人应该先问真假再断是非,事后很是惭愧。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磨刀不误砍柴工!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