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雨

文档属性

名称 雷 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19 15: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第2课 雷 雨
kū shì yī shè è yín zhà mí cén mèi cì sì hùn hún zhá zā zhā qiánɡ qiǎnɡ jiànɡ 躁 燥 锡 赐 谛 啼 悔 晦 诲 撕 厮 嘶 络 胳 烙 愕 腭 萼 鳄 晌 响 饷 垧 三、词语辨析
1.鼓动·煽动
[辨析]“鼓动”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是中性词。“煽动”是鼓动别人去办坏事。是贬义词。
[例句](1)为了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公益梦想,莫晓航不仅自己献血,每隔几个月还会从宿舍楼一楼敲门敲到七楼, 大家献血。
(2)从国内外的经验看,网络社交平台,如果管理不严,治理不当,就有可能成为非法分子进行 的廉价工具,并由此酿成不可收拾的社会后果。鼓动煽动2.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义气”两个词都指人内在的精神或情绪。“意气”包括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等。“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例句](1)在“锋蜜团”的代表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既有英姿飒爽的战士,也有 风发的青年。
(2)因朋友 随手借钱给朋友却讨债无果的事例比比皆是,对此,律师提醒市民要“亲兄弟明算账”,借钱一定要收好欠条。意气义气3.谛听·倾听
[辨析]“谛听”“倾听”两个词都有细心听的意思。“谛听”仔细地听,注意听不易听清的声音。“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例句](1)台北市副市长丁庭宇在“亚洲城市的未来”分论坛上表示,城市的管理者应 民意,把最传统的和最有价值的文化保留下来。
(2)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俗景观历历可见,我们应该暂停匆匆脚步,回归大自然,重温节气变化的风吹草动, 先人智慧的呢喃。倾听谛听4.指使·支使
[辨析]“指使”侧重指暗中授意,叫人去干某事;指使者的目的是见不得人的,行为也不是光明正大的,被指使者所做的事情多是为难和损害他人利益的,含贬义。“支使”侧重指公开支配,指令某人去干某事,中性词。
[例句](1)高某在蒋某的 下冒充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以推销连号手机号及预存话费赠送手机为由行骗。
(2)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官员随意 学生的行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不能充当迎接检查考核的工具,这侵害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指使支使四、熟语积累
1.门当户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帆风顺: 。
3.如梦初醒:———————————————————————————
。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4.奄奄一息: 。
5.走投无路: 。
6.痛不欲生: 。
7.于心不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生命垂危,也比喻事物近于灭亡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一、作者简介
剧坛泰斗——曹禺
曹禺(1910~1996),现代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6年8月开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二、写作背景
《雷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曹禺在青少年时代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读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他在谈及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三、相关知识
戏 剧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戏剧的种类:从表演形式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和结构形式看,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写作题材看,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作品的内容和性质看,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可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等。
戏剧的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戏剧的语言: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话 剧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等作品在我国现代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文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结构图解:1.文章以“雷雨”为题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探究:以“雷雨”为题,一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二是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到来。《雷雨》这个剧本正是通过描述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2.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了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大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令人产生一种压抑感。3.周朴园对“死去”的和活着的鲁侍萍分别有着怎样的态度?这反映了怎样的矛盾?
探究:(1)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生活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2)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的消息,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因为他将可能露出庐山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道“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他(连忙)说“不,不,不用。”而当他清楚意识到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
(3)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4.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分析课文中的多重矛盾。
探究: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忍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是根本性质的冲突。
5.请结合全文,概括剧中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形象特点。
探究: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各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冷酷、虚伪、残忍与奸诈。
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
鲁大海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同时也显出经验不足、鲁莽等弱点。6.(开放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长时间以来,这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你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观点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应该是真的。他们曾有过一段很温馨的生活,资本家也有自己的爱情,爱自己所爱之人,能够三十年保留鲁侍萍生活过的房间格局、习惯,记住她的生日,如果心中没有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可能的。他是一个人,有他的人性。尤其是在他老的时候,蘩漪不驯服,儿子跟他疏远,他感到孤独,生活不如意,因此鲁侍萍也是他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观点二:周朴园对鲁侍萍是虚情假意。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厉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细节描写
[点击文本]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理。如鲁侍萍反复强调“梅姑娘”“不规矩”的细节描写,将鲁侍萍急于揭露、控诉,步步紧逼,要无情地撕开周朴园虚伪的面纱的心态揭示出来。又如当鲁侍萍清楚明白地将“梅姑娘”的遭遇说出来时,周朴园“汗涔涔地”“哦”一声,这一细节将周朴园内心的痛苦不安和惊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技法点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深刻反映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服从中心需要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3.必须真实典型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迁移运用]
请以“童年吃西瓜”为中心,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流露出怀念之情。(300字左右)答案:夏日里,落日的余晖沉入天角,燥热也渐渐消逝。在晚风的吹拂下,人们格外舒畅。这时西瓜的清香气息弥漫在街道里,时强时弱,若有若无。小宝双手合抱膝盖,如猫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乌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转儿。脸上的汗珠早已风干,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样遥挂“前川”。
待到西瓜切成一块块时,只见西瓜子儿如黑珍珠般镶嵌在红彤彤的瓜肉中;而瓜肉透着些许凉意;瓜汁顺着明镜似的瓜面流下来,一滴,两滴;瓜面的纹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笔细描的线条…… 曹禺名句
1.一个作家必须有真正的思想。一个人没有思想便不成其为人,更何况一个作家。其实向往着光明的思想才能使人写出好东西来。
2.天才是“牛劲”,是日以继夜的苦干精神。你必须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卑污的灵魂是写不出真正的人会称赞的东西的。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4.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5.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云南“90后”大学生排话剧《雷雨》
云南财经大学汇新礼堂,一群“90后”大学生正在排练话剧《雷雨》。一个月之后,他们将把这部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带到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演出。在排练现场,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演员们已渐入佳境。10位演员均为云南财经大学在校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并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是来自国际金融、人力资源等专业。
饰演周朴园的龙俊伟来自国际金融专业,他说:“我很高兴能在大学有这样的演出经历,在表演中尝试不同的人生。”“选择《雷雨》,因为这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杨波说,“大陆业余剧团赴台演出《雷雨》这还是第一次,此次演出代表了大陆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希望尽力做到最好。”
(2012年03月24日 中新社)[热评]大学生排练经典话剧《雷雨》赴台演出,既传播了大陆的经典作品,又加强了与台湾高校之间的交流,以此促进了两岸高校的文化交流与学生互动。将此次的话剧之旅作为大陆与台湾大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在全力表演好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台湾的传统文化、校园生活和美食,真是一举两得。我喜欢的一个戏剧人物——侍萍
阅读激情澎湃的《雷雨》,却独独感到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禺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狠心地遗弃毁灭了少女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折磨,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地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
没有了爱情,余下的就是必须生存的现实。侍萍遇人不淑地嫁了两次,与鲁贵的结合显然也不是幸福的。鲁贵鄙贱失贞的侍萍,待其如奴仆般吆喝训斥,侍萍只能以沉默来拒斥这个她极端厌恶的男人。因此,被迫选择的婚姻也没有给侍萍带来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尊严。前半生的侍萍最诚挚地奉献过爱情,却遭到背弃;试图经营家庭,却备受歧视。沉重的现实境遇使她逐渐丧失了爱人的能力,侍萍一半的生命早早地枯萎了。中年的侍萍悉心照料儿女,作为一个母亲,她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她总是竭尽全力地张开羽翼为儿女们遮风挡雨。她毫无保留地将后半生的幸福押在儿女的回报上。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生长在两个不同的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 可是命运还在步步紧逼这个满身疮伤、苦难深重的母亲,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女儿四凤与异父兄长周萍的乱伦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恶”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侍萍以最大的勇气独自吞咽着儿女们为她酿制的苦酒,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侍萍彻底失去了生命仅有的支撑。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情的侍萍还能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侍萍则一无所有,她所奉献出的感情都成为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活生生的侍萍在命运的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绝境。她沉默的人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终地关爱着他人,最大限度地忍耐别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不断退让地守着生命的底线。戏剧大师曹禺将所有苦难集中于侍萍一人身上,其意义正在于证明:人必然会经受苦难,即使他(她)默默无闻。面对苦难,人无法选择,只有去面对、去接受。侍萍的悲剧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运挽歌。侧耳倾听时,荡漾在心里的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悲哀。
[鉴赏]鲁迅在论及悲剧的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侍萍就是悲剧,作者对侍萍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非常到位。简练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使我们对侍萍这个人物的认识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