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站街中学教学设计表
课题
电流的磁场
授课人
韦洪
时间
2013年2月27日
课时安排
2
课标要求
1、通过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电器设备的观察,知道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条形磁铁。4、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5、在认识通电螺线管特性的基础上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学情分析
所上三个班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螺线管线圈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电磁知识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螺线管、铁屑、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主体模型,干电池铜导线。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
习
引
入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问: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哪些相似点?
教师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内容:
现象
电现象
磁现象
相
似
点
带电体能吸引
。
磁体能吸引
。
电荷可分为 种。
磁体有 个磁极。
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同名磁极相互 ;
异名磁极相互 。
问: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电现象和
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答: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使学生对电现象和磁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复
习
引
入
磁现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据此你将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演示:条形磁铁会使放入其中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问:除了条形磁体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令小磁针发生偏转??
学生猜想:“电”能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电
流
的
磁
效
应
1、奥斯特实验:
简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教师简述实验方法:
(1)在桌面上放一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两极的指向?
(2)触接电路,观察小磁针N极的方向是否发生偏转?
(3)改变电流的方向,重做实验,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师:(1)小磁针在什么情况下偏转?什么情况下不偏转?
教师总结:?
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了解奥斯特实验的由来。
部分学生上讲台看老师演示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学生验证奥斯特实验的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通
电
螺
线
管
2、通电螺线管
演示实验:
(1)让电流通过直导线,观察导线能否吸起大头针。
(2)把导线绕成螺线管,通电后观察能否吸气大头针。
问:“为什么直导线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为什么磁场就会强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制成螺线管。
用手演示导线的绕制方法,
让学生熟悉两类绕制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所产生的磁场太弱了,怎么办呢?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
引入通电螺线管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让学生思考绕制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通
电
螺
线
管
的
磁
场
分
布
4、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
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问:我们是怎样研究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的?同学们能否模仿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研究方法,设计出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来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得出:
方案1:先在螺线管周围放一些小磁针,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根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画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方案2:用镶在有机玻璃板上的螺线管来作实验,先在螺线管周围的玻璃板上均匀地洒上细铁屑,再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玻璃板,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根据排列画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因缺少器材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1(即借助小磁针),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步骤如下:
a 、按下图布置器材
b 、根据实验现象,在标出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该点的磁场方向)
c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在下图中画出该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并标出螺线管的N、S极。
通过投影展示几个小组学生描绘的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及所标的N、S极。
教师用投影仪把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展示出来。
师生概括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回顾旧知识。
讨论、分析、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分组讨论实验步骤。
学生思考探究性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并做好实验记录。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探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会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
?
描述、比较、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通
电
螺
线
管
的
磁
极
与
电
流
方
向
关
系
5.【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N、S极分布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 N、S极分布与电源的“+、–”有关;
N、S极分布可能与绕制的方向有关。
问: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而条形磁体有N、S两个磁极,你手中的通电螺线管的哪端相当于N极,哪端相当于S极,你如何判别吗?
?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把绕制的螺线管接在电路中,弄清螺线管导线中电流的方向。
(2)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一端,闭合电路,判别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根据实验结果,在下面相应的示意图上分别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改变电流的方向,按以上步骤再作一次。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概括、总结结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的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与四指垂直,使四指弯曲沿着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 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
?
学生讨论。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放上小磁针,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别它的N、S极。
学生在图上标出N、S极
学习模仿能力的培养。
?
会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有目的的进行实验。
鼓励学生从逆向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通电
螺线管的
磁极
与电流方
向关
系
(1)由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
? (2)已知通电螺线管的N、S极,判定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 (3)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以及电源的正负极,画出螺线管的绕线方向。
学生课堂练习
初步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技能
课
堂
小
结
1.奥斯特的实验表明:
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的分布与条形磁体的十分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a.学生自己总结
?b.了解一些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归纳法、逆向思维法等)
?c.完成思考题。
? ?d.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学会灵活应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
作
业
布
置
一、本节知识巩固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二、新知识预习
1、请在图1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2、在图2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上标出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电源正负极。
(二)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教学反思
一、亮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主要有: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所体现,本节要求的知识技能,通过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分布相似;会判定通电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等,学生都能够达标.本节主要的实验有奥斯特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愿.在做奥斯特实验时, 对学生进行“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中”的哲学思想教育,说明科学发现中“机遇”的意义和作用,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不足: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的器材比较缺乏,学生实验比较单薄.教师的情绪与学生的探究态度有待提高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客服不足,使教学更加完美。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