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
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以德化民”
2.“袁绍的10万大军败于曹操的4万兵马,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207年,他在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此时的“壮心”指的是 ( )
A.废汉建魏 B.统一北方 C.统一全国 D.三足鼎立
4.李白在一首诗中描写了历史上某次战役的情况:“二龙争战决雌雄,□□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此处□□应填 ( )
A.牧野 B.巨鹿 C.官渡 D.赤壁
5.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有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下面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8.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下列相关史实错误的是 ( )
A.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B.蜀汉开发西南地区,发展经济
C.孙吴发展海外贸易,开发江东 D.三国时,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曹操兵败……
(1)材料一是对哪次战役的评述 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次战役的评述 “奉天子以令不臣”中的“天子”指的是谁 此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曹操为什么在材料一反映的战役中胜利了,而在材料二反映的战役中失败了
1.关于下图所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在东汉后期 B.发生在三国时期
C.北方政权取得胜利 D.完成了国家统一
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三国鼎立局面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三国志·吴书》中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卫温、诸葛直是蜀国大臣
B.卫温、诸葛直此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C.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的是曹操
D.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的是袁绍
答案
【基础过关·巧练】
汉献帝 屯田 200 袁绍 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
统一北方 208 孙刘 火攻 三国鼎立 曹丕
蜀汉 吴国 造船业 夷洲
【能力达标·必练】
1.B
2.C 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军队,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C 4.D
5.C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两次战役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①错误,A、D两项排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错误,B项排除。故选C项。
6.C
7.A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8.A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明显不符合题干“三国鼎立时期”的要求。故选A。
9.(1)官渡之战。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2)赤壁之战。汉献帝。这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贤才,又善于用人,听取正确建议,战前采用各种措施增强了实力,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役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素养拔高·选练】
1.A 根据图片中“孙权、刘备军”“赤壁”“曹操军”等关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发生在208年的赤壁之战。故选A。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