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朝时被称为 ( )
A.西洋 B.新疆
C.大秦 D.西域
2.他是以西汉王朝使者的身份开辟西域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
A.蒙恬 B.张陵
C.张骞 D.班超
3.小明做了一个表格归纳知识,你认为表格中①处应该填 ( )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① 南海(郡治在今广州)
河西走廊 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
中亚、西亚 孟加拉湾沿岸
欧洲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建康
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产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产属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了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汉朝时,中亚与东南亚都在中国版图内
6.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往东来的商胡贩客“日款(往来)于塞下”。这一现象 ( )
A.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加剧了秦朝社会矛盾
D.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7.郑吉是某机构的首任长官,史书记载:“汉之号令班(颁行)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据此推断郑吉所在机构是 ( )
A.丞相府 B.御史台
C.西域都护府 D.太学
8.“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这首诗颂扬的是经营西域30多年的 ( )
A.张骞 B.班超 C.班固 D.甘英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1)材料一中的“骞”“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官职的设置 该官职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三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3)研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的目的。
1.对下列出土文物最合理的解释是中国古代 ( )
A.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B.特色商品风靡世界
C.丝绸之路连贯东西 D.冶金技术世界领先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张骞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西域的壮举。他最远到达的地点在图中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不断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下列各项对这段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古丝绸之路沟通了不同区域的文明
B.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C.古丝绸之路使世界三大宗教有机融合在一起
D.古丝绸之路体现了开放包容、友好合作的丝路精神
答案
【基础过关·巧练】
阳关 玉门关 大月氏 长安 欧洲 朝鲜 日本 印度 东西方 西域 新疆 班超
【能力达标·必练】
1.D 2.C 3.B 4.C
5.C 本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在新疆发现汉代的丝织品证实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中国陆地并不接壤,在这两个国家出土的汉代物品只能是通过海路运输的,这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选C。
6.B 7.C 8.B
9.(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途中被匈奴扣留,逃脱后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拒绝攻打匈奴,目的没有达到。
(2)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开汉朝与西域之间往来的先例。
(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可摘抄原文)
【素养拔高·选练】
1.C 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