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右图是出土于甘肃齐家文化遗址的一面铜镜,下列与这一遗址距今时间最相似的是 ( )
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考古学家在商朝的多处遗址中,发现青铜器铸造业有着较细的分工,不仅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而且生产规模宏大,技艺水平高超。据此推断,商朝能够铸造出司母戊鼎的条件有( )
①分工细致 ②技艺精湛 ③原料丰富 ④规模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在大型纪录片《文明》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B.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C.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
D.青铜器是用纯铜制作而成的
4.西周利簋(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这说明该青铜器的特点是 ( )
A.工艺高超 B.制作精美
C.种类多,规模大 D.具有史料价值
5.从下图所示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商朝文化繁荣 B.商朝经济发达
C.商朝的奴隶众多 D.商朝的刑罚残酷
6.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当下的疫情,就是特殊的课堂。我们可以从我国数千年来抗击疫病的历史中获取对当下防控疫情的启示。假如我们可以从文字记载中查找有关“瘟疫”的信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炎黄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7.2019年11月1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C.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D.至今已出土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约15万片
8.商朝时期的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辉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铜”铸文明】
(1)图中的两件青铜器分别是什么 从图中你能发现青铜器的哪些特点
(2)青铜器除了用来做礼器,还有哪些用途 请列举两例。
【说文解字】
(3)请把甲骨文和相应的现代汉字用线连起来。
(4)说说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1.“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徙于阳城、亳京、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由此可见,“鼎”是 ( )
A.祭祀用的礼器 B.饮食用的食器
C.娱乐用的乐器 D.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2.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表,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
A.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甲骨文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答案
【基础过关·巧练】
食器 等级 铜 锡 铅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龟甲 王懿荣 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 商朝
象形 汉字
【能力达标·必练】
1.A 2.B 3.D 4.D 5.D 6.C 7.A
8.(1)图(a):四羊方尊。图(b):司母戊鼎。特点: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
(2)兵器、酒器、食器等。
(3)A—③、B—④、C—①、D—②。
(4)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5)古代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素养拔高·选练】
1.D
2.B 依据题干的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题干图表表明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