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课时)
第1单元 走进生物世界 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一、导入新课
树叶的颜色有哪些?青蛙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刚出壳的小鸡有绒毛吗?那麻雀呢?天空中看到的月亮一直都是圆的吗?树上的果实在什么时候成熟?
有翅蚁和无翅蚁是同一类生物吗?
古人把有翅和无翅的蚂蚁归为两类不同的动物,
他们的分类正确吗?
二、讲授新课
(一)尝试观察
我们是一家人!
亚里士多德通过仔细观察,指出它们是同一类动物。之后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观察结果。
二、讲授新课
学习观察与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尝试观察
观察是通过运用人体的一种或几种感觉进行的
听觉
味觉
触觉
视觉
嗅觉
二、讲授新课
1.观察目的:观察天竺葵叶片的特征;
2.仔细观察: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摸一摸、闻一闻;
3.分析、判断:说一说你们的结果及用放大镜观察的好处!
观察叶片
用放大镜观察天竺葵的叶,可以清楚地看到叶脉上有许多细毛。
二、讲授新课
认识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器材
二、讲授新课
(二)学做实验
动动手!——植物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部位;
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讲授新课
实验步骤:
1.把白色的百合花插入滴有红墨水的锥形瓶里;
2.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
3.用解剖刀将材料纵切和横切,观察各部分颜色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实验现象:
花瓣、花柄、叶柄和茎内都有被染成红色的部分。
哇,我变红了呀!
百合花柄的横切面
我也变红了呀!
二、讲授新课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植物体内有些结构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1.实验和观察在方法上有什么异同?你能简单概述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几个部分吗?
2.你了解有关科学家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其他例子吗?
二、讲授新课
科学实验的一般流程
明确实验原理
确定实验目的
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
确定实验步骤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二、讲授新课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尝试观察
学做实验
四、课堂小结
C
1.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 )
A.解剖和分析 B.探究和实践
C.观察和实验 D.取样和实验
2. 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觉得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
①用眼睛看 ②用脑思考 ③用仪器和工具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是
D
三、课堂反馈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
D.用嘴熄灭酒精灯
C
三、课堂反馈
再见(共17张PPT)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
第1单元 走进生物世界 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胞。
请你从该显微镜的外形推测:
观察的材料应该放在哪里?
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
观察的材料应放置在与物镜接近的载物台上。
目镜和物镜可将观察材料放大。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构造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普
通
光
学
显
微
镜
双
目
生
物
显
微
镜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镜座
镜柱
镜臂
镜筒
转换器
作用:稳定镜身
作用:支持镜身
作用:握镜作用
作用:上装目镜,下装转换器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
载物台
作用:放置玻片标本
通光孔
作用:使光线通过物镜和镜筒内
遮光器
作用:调节通光孔的进光量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
粗准
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幅度较大)
细准
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幅度较小)
二、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
目镜无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二、讲授新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1.取镜和安放
二、讲授新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
2.对光
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二、讲授新课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只眼睛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二、讲授新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
4.整理(清洁收镜)
(1)实验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
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4)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 “【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趣味观察
e
e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物像放大倍数=目镜ⅹ物镜
实验样品
镜下显像
上
结果:看不到
光线不能通过不透明纸进入镜筒,所以看不到物象
观察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
三、课堂反馈
1.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
最少的显微镜是( )
如果使用上面的四组镜头,并且不对光圈和反光镜进行
调整,视野最暗的是哪一组(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A 5× 8 ×
B 10× 40 ×
C 15 × 10 ×
D 20 × 45 ×
D
D
上
2.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上”字,那么载物
台上所放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是 “ ”。
三、课堂反馈
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和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当成像清晰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个看到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 ( )
D
三、课堂反馈
4.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B
四、课堂小结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的构造
再见(共23张PPT)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3课时)
第1单元 走进生物世界 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导入新课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这是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他发现……
二、讲授新课
发现问题
没过多久就变质了!
装在敞口瓶里煮沸的肉汤
二、讲授新课
这些细菌从哪里来的呢?
细菌
提出问题
巴斯德经过观察后发现,肉汤里出现了细菌!
二、讲授新课
巴斯德:我该如何证实我的想法呢?
作出假设
我认为:细菌是从空气中跑到肉汤里去的!
不对!肉汤会自动生出细菌!
二、讲授新课
制订计划
都加入肉汤;
其中一个烧瓶拉制成弯曲的鹅颈状。
二、讲授新课
加热至沸腾
实施计划
结果:发现鹅颈烧瓶内的肉汤在较长时间内不变
质,另一个烧瓶内的肉汤很快变质。
二、讲授新课
得出结论
所以,是细菌从空气中进入肉汤,使它变质的!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鹅颈瓶内的肉汤没有变质呢?
原因:细菌无法通过鹅颈进入瓶内,所以肉汤没有变质。
二、讲授新课
1.巴斯德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2.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和细菌有关吗?
3.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个实验呢?
二、讲授新课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金鱼的
生命活动
空气
温度
食物
水环境
……
二、讲授新课
我国华东地区饲养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
思考:夏天气温会升高,深秋气温会降低,鱼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二、讲授新课
你的问题是:
你的假设是:
你的计划是:
你准备如何实施:
你的结论是: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进行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实验材料:金鱼、鱼网、温度计、两个小鱼缸(也可用大
烧杯或水槽代替)、冰块或热水、秒表等
二、讲授新课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
作出假设:金鱼生活在水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制订计划: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金鱼在常温下呼吸的次数;
2.改变水温,升高或降低10℃左右,待金鱼安静后再记录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二、讲授新课
实施计划
根据上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重复多次测试金鱼的呼吸次数?
二、讲授新课
水温 金鱼呼吸次数 (次/分) 平均值
(次/分)
常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降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升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如何设计统计表格?
二、讲授新课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增加;
得出结论
水温降低,金鱼的呼吸频率减慢;
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明显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分析、交流与讨论
1.你得到的实验数据是怎样的?
2.你得出什么结论?
3.你的实验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一致吗?
二、讲授新课
1.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中,分别准备玻璃板和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 )
A.便于观察 B.设计变量
C.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D.提供一种光滑条件
2.生物小组探究“水质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当设计一个什么科学的变量( )
A.生长状况不同的蝌蚪 B.不同的水质
C.不同的饵料 D.不同的温度
C
三、课堂反馈
B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四、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