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05 18: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2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一、导入新课
澳洲本没有兔,1859年,一英国人引进十几只,6年以后,他杀死了约20000只,留下了约10000只,1887年,杀死了约20 000 000只,但兔仍大量繁殖,兔群遍布澳洲各地,严重妨碍畜牧业。1950年,澳大利亚从南美洲引进了感染粘液瘤病毒的兔。南美洲的兔是此种病毒的天然寄主,感染后只有轻微症候。此种带病毒的兔进入澳洲后,澳洲兔对病毒高度敏感,因而大量死亡,于是植被逐渐恢复。
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导入新课
以上事例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有何关系?
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讲授新课
牛·牛粪·蜣螂
阅读教材材料并完成讨论。
(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1. 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牛粪或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道理。
3.根据上述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讨论
二、讲授新课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利的:
牛:践踏草原、粪便污染环境、滋生害虫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
蜣螂:清洁牛粪、阻断害虫传播
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二、讲授新课
(二)探究: 不同植被 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二、讲授新课
1.空气湿度是怎样表示的?如何用干湿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如何精确读出有关数据?
2.应该选择怎样的时间、地点进行测量?
3.如何统计数据?如何根据数据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是否存在影响?在整个测试中,哪组数据是对照组?
4.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另外选择3个地点进行测量?
干湿球温度表
思考
二、讲授新课
植被状况 裸 地 草 坪 灌木丛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第一次 测试
第二次 测试
第三次 测试
平均值
分小组选择3个不同环境(灌木丛、草坪、裸地)。在一天内,选择早、中、晚的时间分别测试3种环境的湿度。填写在下表内: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被状况 裸 地 草 坪 灌木丛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第一次测试 69 50 58 78 66 75 80 71 80
第二次测试 74 64 73 80 65 72 83 70 76
第三次测试 70 58 72 76 64 78 82 72 78
平均值 71 57 68 78 65 75 82 71 78
二、讲授新课
时间 裸地(平均值) 草地(平均值)
灌木丛(平均值)
早上 71 78 82
中午 57 65 71
晚上 68 75 78
同一时间,灌木丛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同一地点,早上空气湿度最大,中午空气湿度最小。
注意:在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植物的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
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2.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的湿度,
增加降水量。
3.有些植物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4.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5.减弱噪音,美化生活。
……


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课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课堂反馈
1.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C.岩石上的地衣分泌一种物质使岩石风化
D.蚂蚁搬家
2.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取食,有蚯蚓的土壤疏松、 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对上述材料解释最恰当的是( )
A.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环境依赖一定的生物
D
B
三、课堂反馈
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4.在沙地上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关系不大
A
A
四、课堂小结
1.生物在环境中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其中有有利的 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2.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