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05 18: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2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一、导入新课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建起一座座工厂生产布料以及其他产品。工厂产生的黑烟慢慢地将附近的树干都熏黑了,这时,浅灰色胡椒蛾反而更容易被发现,因而更容易被鸟捕食,自然选择开始青睐黑色胡椒蛾了。到了大约1850年,几乎所有的胡椒蛾都是黑色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根据教材内容,在老师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进行活动。
二、讲授新课
(一)“寻找教室里的蝴蝶”的模拟探究活动
与环境颜色相似的蝴蝶不容易被发现,更有利于它的生存。
二、讲授新课
分组讨论:下列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该生物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相适应?
北极熊
睡莲
仙人掌
猎豹
竹节虫
二、讲授新课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环境特征 生物特征 适应关系
睡莲 水,缺氧 叶柄长 利于换气
仙人掌 沙漠,缺水,高温 叶变成刺,茎肥大 减少水散失
猎豹 善于奔跑的猎物 奔跑速度极快,爪和牙齿尖锐 有利于捕捉猎物
北极熊 极地,冰雪覆盖,寒冷 体色白,脂肪层厚 易于隐藏,抵御寒冷
竹节虫 栖息在树枝上 体色,体形与树枝相似 易于隐藏
二、讲授新课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北极熊
云豹
稚鸡
舟蛾
隐藏
利于避敌
利于捕食
二、讲授新课
防止误伤
警告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二、讲授新课
利于避敌、捕食
迷惑
枯叶蝶
枯叶螳螂
拟态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二、讲授新课
骆驼怎样适应沙漠生活的?
骆驼为了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进化出了各种生理特征。比如骆驼的驼峰,当干季来临、缺少食物时,骆驼就靠从驼峰里吸收脂肪来维持生命。而它的脚又肥又大,脚下有垫,适于在沙上行走;鼻子可以开闭,适合的抵抗风沙的侵袭;它的眼睛构造也可以避免刺眼的太阳光照以及风沙进眼。所以,它就能在沙漠中生活自如 。
二、讲授新课
结构
夏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小结:生物普遍存在适应环境的现象,表现在保护 色、拟态、警戒色等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三、课堂反馈
1.在一个森林里,有色彩鲜艳的有毒蛇、色彩不鲜艳与环境相似的无毒蛇和色彩鲜艳的无毒蛇,它们分别属于何种适应情况?
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蛇
色彩鲜艳的有毒蛇
色彩鲜艳的无毒蛇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三、课堂反馈
2.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适害时,身体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B
四、课堂小结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相对性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
 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