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厘清文脉按序走,前后关联手拉手
语言表达的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近年来, 语言表达连贯题的考查形式多样化,有语句复位、语句排序和语句补写(语句填空)等。本部分主要讲解“语句复位”“语句排序”两种题型,“补写句子(语句填空)”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讲解。
考向一 句子复位“六处着眼”
句子复位题要求定位选句,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在语段中指定的位置上,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因四个选项区分度较小,干扰性较强,在确定选项和验证选项时,要从以下六个着眼点全盘考虑。
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例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解析:选B。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
逻辑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实虚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例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承志堂坐落于祁邵边境。________,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记忆着承志堂的沧桑岁月和悲欢离合。
A.恢宏的气势,透露出昔日主人的几多荣华富贵。从远方眺望,承志堂青砖黛瓦,高低错落,檐牙刺天,栋角相连。祁邵古驿道延伸出一条青石板路与古宅相连,沿着石板路,登临承志堂
B.祁邵古驿道延伸出一条青石板路与古宅相连,沿着石板路,登临承志堂。恢宏的气势,透露出昔日主人的几多荣华富贵。从远方眺望,承志堂青砖黛瓦,高低错落,檐牙刺天,栋角相连
C.从远方眺望,承志堂青砖黛瓦,高低错落,檐牙刺天,栋角相连。恢宏的气势,透露出昔日主人的几多荣华富贵。祁邵古驿道延伸出一条青石板路与古宅相连,沿着石板路,登临承志堂
D.从远方眺望,承志堂青砖黛瓦,高低错落,檐牙刺天,栋角相连。祁邵古驿道延伸出一条青石板路与古宅相连,沿着石板路,登临承志堂。恢宏的气势,透露出昔日主人的几多荣华富贵
解析:选C。本题按照由实到虚、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应该是眺望所见、眺望所感、登临承志堂。如由虚到实,不符合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的话,远景和下文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接不上。
前后呼应,指句子间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先“起”后“承”。
[例3] (2015·湖南卷)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
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解析:选C。文段开头从游踪说起,先是“进入石洞来”记所看景象。接下来,又有景象映入眼帘,此句用“再进数步”开头,就与前一句“进入石洞来”形成前后呼应。横线后面,是“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所以横线的最后是“雕甍绣槛”,才能与之衔接紧密。而且“两边飞楼插空”与“雕甍绣槛”是不可分的。
所选的句子应与文段的画面、色彩、情调、氛围、风格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才能感染读者。
[例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比喻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夜色浓了,灯亮了起来。环绕在海湾沿岸山坡上的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了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________,和那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A.像散落在蓝色天鹅绒上的颗颗钻石
B.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C.像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
D.像无数个在水面舞动的小精灵
解析:选B。本题要注意以下两条重要信息:一是“环绕在海湾沿岸”,隐含“串”“线”之意,从这一角度来看,A、C、D三项皆描写“面”“片”(天鹅绒、夜空、水面)之景象,皆与“环绕在海湾沿岸”不协调;二是“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A项描写的是一种静态的景象,显然不合适。
句式的恰当有两重含义:一是句式的一致性,二是句式的最佳表意。
1.句式的“一致性”
句式的“一致”包括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贵在找出照应点。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照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例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发觉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时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________。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
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
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
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
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观照句式的一致性。文段语句的句式较为整齐,根据横线后文的句式“请你在冬天……看看……看看……”分析,横线处也应该采用此句式,所以选择B项。
2.句式的最佳表意
句式的最佳表意是指语段在表情达意时,为强调突出某一方面,要采用最佳的句式,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或肯定句、否定句等。
[例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职责的转变与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消防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________。新兵从一个地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的训练,心理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课程。后期实战也会让新人真正深入各种突发灾害中,让其心理素质和胆量在训练和实战中得到强化。
A.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
B.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
C.没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是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的
D.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使人必须拥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胆量、高超的技艺
解析:选C。这段文字介绍的是消防员训练时需要具备的诸多条件。为了强调这些条件的重要性,最好使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比较之下,C项是最合适的。
有些题目所选句式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例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季节,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院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1)“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槐榆丹枫”又是六字句,显然参差杂乱,极不整齐;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句式对称。(2)“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短语。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押韵;若选④,韵脚则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好。故选D。
考向二 语句排序题——语境类题型巧突破
语句排序题是指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语段中连续的若干语句(一般是5至6句),打乱顺序,然后让考生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种连贯题型。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为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从高考的现实情况看,非语境类不会考查。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语境类题的连缀技巧予以说明。
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在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
1.直接设置语境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解答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时必须充分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内容倾向,抓住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答案。
[例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意象,即心象,是诗化了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张力。
①它是诗人在某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②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
③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
④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
⑤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
⑥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③①②⑤⑥④ D.③②①⑥④⑤
解析:选B 。①句是对前文“诗化了的感觉”的总的解说,句式上也与前一句用“是”表示的判断句一致,因此①句应排在最前面,故排除C、D两项;按逻辑顺序,先有“打破……束缚和局限”,才有“获得……自由”,故⑥句应在④句之前,可排除A项。
2.间接设置语境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
[例2] 根据题目要求,以两种方式排列下面句子。
A.又有情韵。
B.与一般的通俗歌手完全不同。
C.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D.李娜的演唱高亢粗犷。
要求:①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②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
①
②
解析:对句子进行排序,要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要“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应该排序为D—A—C—B;“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则应当排序为B—D—A—C。
答案:①D—A—C—B ②B—D—A—C
[总结] 这种间接设置语境类题的排序方法为:①弄清题目要求;②进行局部连缀;③根据要求最后排定次序。
【解题技巧】
1.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横线前语境一般能提及或指示话题,还能确定语段的表述对象,并暗示着下文语意的表达方向。
2.认识语段的表达方式,明确表达顺序
题目所给的语段和备选的句子都是认识的对象,我们可依此判断文段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不同的表达顺序。
表达方式 表达顺序
记叙 记叙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时间顺序,使考生从时间变化的过程中明白事物或情节变化的脉络。时间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如果是记叙事件的还要注意情节的先后、行踪的变化、动作行为的承接等
议论 议论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这就要求对语段的含意和层次进行细致分析;通常情况下,有相应的关联词作为标志
说明 说明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在说明事物的形状、位置、大小、结构等时,使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这样能够让考生有条理地了解说明对象的信息;在说明事物的功能、特点、关系、用途、程序等时,一般使用事理顺序,且符合考生的心理接受、感应的顺序
描写 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及事理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时,描写往往使景物依次呈现;其次是注意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是远观还是近看,是由点到面还是由面到点。细究此类问题,就能把握语段的脉络
3.句式结构要保持一致
句式结构一致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句型的选择要一致,二是相关语句中相对应的词语或短语的形式要保持一致,三是采用的修辞要保持一致,这反映到句子的形式上主要涉及排比、对偶这两种。
4.巧抓备选句中的关键词
代词 代词在句中起复指作用。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要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这个对象所在的句子与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紧密相承的
连词,特别是关联词 这些词语在句中显示出明显的逻辑关系,这对判断句子衔接是否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关联词来说,可以根据习惯搭配,直接判断句子的衔接
具有关联性或指示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是在意思上有关联、有照应的。例如:时间上的照应、地点上的照应、方位上的照应、人物的关联、景物的关联等
续 表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起着辅助表达的作用。在审题时,很有必要关注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七种点号的使用,能为我们提示语意的表达层次,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常用的标号,能为我们提示词语的性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破折号
【跟踪训练】
1.在下面一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惊讶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力量——无论他身在何处,他的写作永远从根部开始。
①我读了太多隔靴搔痒的中国故事,可是远离中国的哈金让我读出了切肤之痛
②哈金的写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段叙述都是扎扎实实的
③而作为同行,我知道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④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读不到那些聪明作家惯用的回避和跳跃
⑤这种无力的写作至今风行,被推崇为写作的灵气
A.①④⑤②③ B.①④⑤③②
C.②①④⑤③ D.②④⑤③①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但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分析句子可知,②④的陈述对象为“哈金”,而⑤句中“这种无力的写作”指④句中“那些聪明作家惯用的回避和跳跃”,故②④⑤衔接紧密;③①的陈述对象是“我”,故③①衔接紧密不能分开。由②④⑤对哈金的写作进行介绍,才有了③①“我”对哈金写作的感受,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⑤③①,选D。
2解析:选C。根据横线前的语境,我们明显可看出应先介绍展出作品的基本情况,④⑤总括,且与前面衔接最为紧密;根据第二个空后的句号,可得知第三个空应该有主语,②最为合适,②①为因果关系,①具体阐释②描述的“风格”,①⑥与前衔接,③是对这种“风格”的评价,放在最后。
3解析:选D。观察选项,可知首句为①或⑥,⑥句与横线前句子衔接更紧密,故⑥为首句,排除A、B两项。③中的“它”指的是⑤中的句子,故⑤③相连,由此排除C项,故选D。
4解析:选C。解答此题的原则是“瞻前顾后看语境”。“只见”,对应“不见”,由此确定最后一空选②,排除A、D两项;“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紧接“月儿挂上柳梢”,写出时间变化,可确定答案为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