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 对外开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 对外开放(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5 19: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1.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大变革”指的是 (  )
A.建立市场经济 B.实行政企分开
C.创办经济特区 D.进行农村改革
2.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面是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南昌、雄安 B.深圳、厦门
C.北海、柳州 D.长沙、西安
3.“创造性地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充分肯定经济特区‘试验场’作用……一次次实地考察指导,立足长远谋划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发展的未来……经济特区诞生和发展每一步,始终牵动着中南海,倾注着党中央的心血……”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  )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局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党中央的重视
4.邓小平于1984年1月24日至29日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从南方回到北京之后,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一思想主张直接促成了 (  )
A.沿海开放城市数量增多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5.下面是海南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
A.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成为经济特区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
6.有人在评价我国某一重大措施时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它”是指 (  )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7.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D.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8.观察下面表格,表格中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102.89 593.56 1262.7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9.观察下图,中国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D.“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
10.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这里的“里程碑意义”是
指 (  )
①中国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②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③加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广东、福建接近港澳台,又是中国社会思想比较活跃的地方。国家需要打破思想堡垒,就必须选择一个既能够快速接收西方、港澳台、海外华侨资本,又能够迅速接受各种各样的先进思想的高度包容开放的地区打开这个窗口。同时,这四个城市历史上都有出海谋生的传统,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三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特区发挥的积极作用。
(3)请将材料三中对外开放大事记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广东宝安县(深圳市的前身)一个农民劳动一天的平均收入是0.7元,而在香港则有70元港币左右。一边早就用上了电视、冰箱,另一边只能吃红薯、咸鱼……悬殊的差距,引起群众大规模“逃港”。面对这种现象,中共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  )
A.进行国企改革,建立市场经济
B.推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C.实行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D.制定福利制度,保障人民生活
2.近代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前者是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
【基础过关·巧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 深圳 厦门 经济政策 先进技术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大连 长江三角洲 山东半岛 海南岛 浦东开发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对外贸易 2001 经济全球化
【能力达标·必练】
1.C 2.B 3.D 4.A 5.B 6.C 7.C 8.C 9.B 10.A
11.(1)紧邻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社会风气和思想比较开放;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便于吸引外资和侨资。
(2)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对外交流;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3)①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素养拔高·选练】
1.C 
2.B  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开放和现在实行的改革开放的区别主要有: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前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前者是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③前者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且不属于本质区别,可排除。故选B。
3.D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图表《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图片不能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出口贸易,B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比较中国与世界的工业制造水平,C不符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