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九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停放自行车时,若要从如图四点中选择一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将后轮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点是( )
A. 点 B. 点 C. 点 D. 点
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 图中的点为杠杆的支点
“权”小于“重”时,端一定上扬 增大“重”时,应把“权”向端移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 )
A. 是动滑轮
B. 是定滑轮
C.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 电梯厢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
分别使用图中四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搬而未起
B. 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D. 拉着小车向前运动
下列描述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未动 B. 离开脚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C. 提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D. 用手将篮球举高
如图所示,一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点由静止滑下,为斜面的中点,设物块在段重力做功为,重力的功率为;在段重力做功为,重力的功率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小杰背着书包回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用时,乘坐电梯从楼到楼用时,以下符合实际的是
( )
A. 电梯对小杰做功约
B. 小杰乘坐电梯上升时,对书包不做功
C. 电梯对小杰做功的功率约
D. 小杰在水平路面行走时,重力做功的功率约
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额外功与总功之比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B. 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低
C. 功率不同的机器,做的功一定不相等
D.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
B.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D. 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如图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方式把同一物体匀速竖直提升,绳长不变,测得各拉力大小如图,已知拉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相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两个力所做的功不同
B. 机械乙的有用功比机械丙的有用功大
C. 机械丙的滑轮重一定为
D. 机械乙的机械效率小于机械丙的机械效率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的物体在内匀速提升,已知动滑轮重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 滑轮组对重物做的功为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 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
D. 提升的重物变为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沿 ______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下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动滑轮,当 ______时,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序号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的距离
工人利用斜面和滑轮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高,长,物体重,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所用时间。拉力的功率为______,把物体直接提高到斜面顶端做的功为有用功,则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货物装船的场景。此时木棒属于 ______杠杆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将重的货物提升,杠杆对货物做功为 ______。
如图所示,为一可绕点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垂直于,且长度为,长度为,在中点处挂一质量为的物块,要求在端点处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力的力臂应是____,最小的力是____。取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力和的力臂和。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用切刀将黄芪切片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中画出施加在手柄上点最小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 钩码上升高度 绳端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某同学在该实验中加速向上提升重物,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通过比较______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比较、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______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表格中第次实验空格中数值:绳端移动距离______;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填“高”或“低”;
若每个滑轮的质量为,第三次实验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为 ______不计绳重。
在生活和生产中,简单机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用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 钩码提升的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的距离 机械效率
由图可知,第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______;
第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若提升同一物体时,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______和 ______前两空选填“斜面的倾斜程度”、“物重”、“粗糙程度”或“上升高度”有关,某次实验测得物重、斜面长、高,拉力为,则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如图所示,某公司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它具有净化室内空气,陪伴老人聊天、散步等功能.若它在的牵引力作用下,以的速度在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行驶,求:
它行驶的路程.
此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为全面推动中牟县都市田园新城建设,提升中牟品质,中牟县政府把“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小区,提高城区居民居住品质”列为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如图所示为施工现场使用的提升装置。已知被提升的建筑材料重为,动滑轮重力为,拉力在内将重物匀速提升了,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提升装置所做的有用功;
拉力的功率;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关系如图乙所示.取
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少?
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时,匀速直线运动能通过多远路程?此时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救援行动中,救援队通过滑轮组将掉落在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已知井深,物体重为,汽车重,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倍。求:
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若汽车运动的速度,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若要从如图四点中选择一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将后轮略微提起,是围绕前轮与地面的接触点转动,分别作出在四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并延长,再支点作出垂线,即力臂,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最省力的点是。
故选:。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省力,必须使动力臂最长.
本题考查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找到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最长动力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权”、“重”分别为杠杆的动力和阻力,“标”、“本”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条件可知,“权”“标”“重”“本”。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掌握。
【解答】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权”相当于现在的砝码,即动力,把秤的支点到权的距离称之为“标”,在物理中,我们把它称之为动力臂;
重就是重物,相当于杠杆的阻力,把秤的支点到权的距离称之为“本”,在物理中,我们把它称之为阻力臂;则“标”、“本”表示为力臂,“权”、“重”表示为力,故正确;
图中的点为阻力的作用点,杠杆的支点是点,故错误;
“权”小于“重”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条件“权”“标”“重”“本”可知:当“标”大于“本”时,杠杆可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端不一定上扬,故错误;
增大“重”时,由于“权”和“本”不变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条件“权”“标”“重”“本”可知:应把“标”变大,即把“权”向端移,故正确。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3.【答案】
【解析】略
4.【答案】
【解析】解:由题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A、使用的是滑轮组,,。
B、使用的是滑轮组,,;
C、使用的是定滑轮,;
D、使用的是动滑轮,;
由此可知图中最省力,。
故选:。
由题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先分析所用的是定滑轮、动滑轮还是滑轮组,
若是定滑轮,不省力,;
若是动滑轮,省一半力,;
若是滑轮组,找出拉动动滑轮绳子股数,则。
本题考查了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时,使用滑轮组省力情况的计算,能确定拉动动滑轮绳子股数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
5.【答案】
【解析】解:、用力搬石头而未动,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故没有做功,故A错误;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有力但无距离,故没有做功,故B错误;
C、提滑板走在水平路面上,此时滑板有距离,但受到的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人对滑板不做功。故C错误;
D、推着小车向前移动,人对小车施加了力的作用,并且小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故人对小车做了功,故D正确。
故选:。
判断人做没做功的依据就是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此题考查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6.【答案】
【解析】解:、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未动,人给木箱一个推力,但木箱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人对木箱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人没有力作用在足球上,故B不符合题意;
C、提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人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但物体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人对物体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手将篮球举高,人给篮球一个向上的力,篮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篮球做了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了距离,即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一致,力才对物体做功。
7.【答案】
【解析】解:
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点由静止滑下,由题意可知,所以物块在两段路程中下滑的高度相同,物块的重力不变,由可知;
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点由静止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则物块在段下滑的速度小于在段下滑的速度,
又因为,所以物块在段所用时间大于在段下滑的时间,即,
由可知故C正确。
故选:。
根据此物体由点沿光滑的斜面下滑时,因为都是重力做功,所用相同,由,可得都相同,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判断和,由图中可知,尽管,但在两段路程内下滑的速度不同,即所用时间不同,由可判断和。
此题难易程度适中,涉及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多做此类题目,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8.【答案】
【解析】解:、小杰与书包的总重力大约为,楼到楼的高度,
电梯对小杰做功,故A不符合实际;
B、小杰乘坐电梯上升时,小杰对书包有向上的力,书包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书包做功,故B不符合实际;
C、电梯对小杰做功的功率,故C符合实际;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杰在水平路面行走时,重力没有做功,功率也为,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估计小杰背着书包的重力,利用可求得电梯对小杰做功;
利用可求得电梯对小杰做功的功率。
此题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9.【答案】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功率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解答】
A.总功包括有用功和额外功,额外功在总功中占比例越小,则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故A正确;
B.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机械功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机械效率与机械功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
C.由可知,做功多少还受时间的影响,功率不同的机器,做的功可能相等,故C错误;
D.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做功多,时间不确定,功率大小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
【解析】解:、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即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一定小于,也就是机械效率小于故A错误;
B、功率是做功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做功多,时间不确定,功率大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功率反映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则做功快,功率小,则做功慢。故C正确;
D、机械效率与做功快慢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
机械效率反映了机械的性能优劣,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做功快慢没有关系;使用任何机械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
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大则做功快。
正确理解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还要充分考虑选项中的条件,必要时可运用公式分析。
11.【答案】
【解析】解:
A、由图示和题意可知,和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拉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相等,根据可知,和两个力所做的功总功相同,故A错误;
B、图乙中滑轮为定滑轮,图丙中滑轮为动滑轮,由两滑轮的特点可知,,而,所以,
机械乙和机械丙提升相同的物体,且,根据可知,机械乙的有用功比机械丙的有用功大,故B正确;
C、甲图中直接匀速提升重物,则物重;
图丙中滑轮为动滑轮,,若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可得:,但实际上绳重和摩擦是存在的,则滑轮重力不为,故C错误;
D、由前面解答可知,分别用机械乙和机械丙提升相同物体时,拉力做的总功相同,而机械乙的有用功比机械丙的有用功大,根据可知,机械乙的机械效率较大,故D错误。
故选:。
根据题意和图示,利用分析拉力做功总功的大小关系;
图乙中滑轮为定滑轮,图丙中滑轮为动滑轮,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根据可判断有用功的关系;
图丙中滑轮为动滑轮,根据动滑轮的省力公式进行分析,但绳重和摩擦是实际存在的;
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从而判定机械效率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功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注意本题中是拉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相等,不是物体上升的高度相同。
12.【答案】
【解析】解:、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拉力:,
拉力做的总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B错误;
C、拉力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提升的重物变为时,提升物重减小,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所以提升物重减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
利用求滑轮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
由图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求拉力,利用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利用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
本题考查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好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竖直 所提升物重增大
【解析】解:在实验时,应用手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根据三次的机械效率及物重的变化可得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
故答案为:竖直;所提升物重增大。
在实验中,为了正确测出拉力的大小,应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和物重变化的关系。
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首先要熟练掌握机械效率的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考查了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常见题目。
14.【答案】
【解析】解:图中滑轮是动滑轮,则绳端通过的距离为:;
拉力做功为:;
拉力的功率为:;
此过程的有用功为:;
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故答案为:;。
运用公式,求出总功,再运用,可求功率。
运用公式,求出有用功,再运用求得机械效率。
熟练运用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解答此题。
15.【答案】省力
【解析】解:由图可知木棒与竖直杆接触的地方为支点,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此时木棒属于省力杠杆;
将重的货物提升,杠杆对货物做功为:。
故答案为:省力;。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根据做功公式计算将重的货物提升,杠杆对货物做功多少。
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和做功公式的灵活运用,属于基础题。
1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知道杠杆在位置的最大力臂是本题的关键。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最小的动力的大小。
【解答】
解:在点施加一个力最小的力,则力臂应最大,当作为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动力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即:,解得:。
1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杠杆力臂的画法。
根据力臂的正确画法作图,即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解答】
反向延长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它们的长度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杠杆力臂的画法。
根据力臂的正确画法作图,即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解答】
反向延长、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它们的长度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
18.【答案】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图中支点在点,要求在点用力,连接,则就是最长的动力臂;由题意可知,要在点用最小的力将黄芪切片时,杠杆应按顺时针转动,则动力应垂直于力臂向下,据此可画出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的结论。
19.【答案】 匀速;变小;、 ;物重;;低 ;
【解析】
【解答】
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某同学在该实验中加速向上提升重物,提升物体的力变大,总功变大,而有用功不变,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小;
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不变,绳子段数不同,机械效率相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比较第、次的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物重不同,机械效率不同,可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由图丁可知绳子的有效段数为,绳端移动距离;
比较第、次的实验数据,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重不同,机械效率不同,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中,有用功;总功;
动滑轮的重力;则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
不计绳重,由 ,
可得,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
【分析】
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根据总功和有用功的变化情况判断机械效率的变化;
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计算第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据此解答分析;
本题考查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其中包括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机械效率的计算,难度一般。
20.【答案】右;;;变大;斜面的倾斜程度;粗糙程度;。
【解析】解:根据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则右端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右调节;
根据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则第次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第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对动滑轮做额外功。提升同一物体时,有用功相等,动滑轮的重力越小,额外功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实验证明: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利用斜面做的有用功;
总功为:;
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为:
;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故答案为:右;;;变大;斜面的倾斜程度;粗糙程度;。
在调平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哪端高,平衡螺母要向哪端移动;
根据图确定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滑轮组对动滑轮做额外功,据此分析动滑轮重力减小时机械效率的变化;
根据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解答。首先根据计算出有用功,再根据算出总功,接下来根据计算出额外功,最后根据计算摩擦力即可。
本题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考查了杠杆平衡的调节、机械效率的计算、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是一道中等题。
21.【答案】
【解析】略
22.【答案】解: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
由图知道,,不计绳重及摩擦,绳端的拉力
拉力端移动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答:提升装置所做的有用功是;
拉力的功率是;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解析】略
23.【答案】解: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
接触面积至少为.
由图乙可知,当推力时,速度,路程,
推力做的功.
由图乙可知,当时,推力,则水平推力的功率
.
【解析】略
24.【答案】解:由图知,承重绳子股
拉力端移动距离
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的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已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则物体上升速度
由得,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的时间
答: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的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的时间。
【解析】略
第14页,共2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