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2 16:21:15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Ⅲ卷)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答案】(1)A
(2)D
(3)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A符合题意。
(2)西伯利亚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湿地面积增加,而该地湿地面积增加不可能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造成的。D符合题意。
(3)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因此转化为草地,该地持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候变暖,地表水增加,会使植被覆盖率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2.(2018·全国Ⅱ卷)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小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答案】(1)C
(2)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山丘及高程、道路名称分析,其东南方向离山丘最远,且道路平直,规划整齐。说明是填海造地后规划的。故选C。
(2)根据材料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说明道路受地形影响,坡度较大,不利于自行车骑行。故选C。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组以澳门街道及布局等为背景材料,以澳门海岸线的推移、老城区自行车少见为切入点,考查地图基本知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不大,属于生活化地理,是对解题者的基本地理素养技能的考查。
3.(2020·全国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知识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答案为: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4.(2018·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排除③,年温差较大,说明大陆性强, ①④都在沿海地区。故选B。
(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天井连接地下与外界,类似烟筒,应该是通风换气,故选D。
(3)本题考查该类地下住宅的特点。根据该类住宅地处地下,受外界影响小,室温不可能不变,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故答案为:(1)B (2)D (3)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对聚落的影响。考查知识对知识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二、综合题
5.(2020·全国Ⅱ)[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知识点】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读材料可知,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
【点评】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综合三种水污染类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5)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三、图文分析题
6.(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
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
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的信息可知,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澳大利亚大陆10月23日大部分地区被高压控制,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少。因此可以推测澳大利亚2002年4~10月气候异常是指气候异常干旱,降水少;当地气候异常干旱。分析干旱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主要从干旱的环境易形成沙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长期受高压影响,在春季利于出现大风或强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天气。
(2)由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高压及沙漠东侧,丙地以偏西风为主,且附近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沙漠中的沙尘吹向丙地,故图中丙地在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
(3)根据南半球气旋(低压)运动方向(顺时针)可知,图中槽线(锋面)位置在10月22日月光在图中槽线的左侧,故可以推知在10月22日时高颜值中心位置图中高压的北侧,经历沙尘暴区域的风向大致为偏北风,受高压影响沙尘暴区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图中显示经历沙尘暴的地区的风向为西南风,沙尘暴区域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小;因此,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变化是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的变化是: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
(4)该题为观点陈述性的题目,探究人类是否干预沙尘暴,若同意干预,则从干预沙尘暴可以减轻灾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观点陈述, 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若反对人类对沙尘暴的干预,则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人类过多干预,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破坏,造成生态失衡。具体理由陈述应该是: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
【点评】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3.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特别提示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东侧为暖锋,因为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
(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7.(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如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答案】(1)变化:冰盖消融,更多液态水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冰盖消融,岩层承压减轻,垂直方向反弹抬升。
水平变化方向:当海平面上升超过陆面抬升时,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当陆面上升超过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海推移。
(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下垫面物质组成坚硬。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基岩海岸,且阿拉斯加海岸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流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有限。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截泥沙,三角洲流水堆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地处冰盖消融区外围,(在地壳均衡作用下)地壳构造沉降,海平面上升。
(4)甲站区域西侧临海,海平面下降表现在水平方向为海岸线向西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在水平方向表现为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的提示可知, 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主要从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等方面进行分析,气候变暖冰盖消融,大量冰川融化,更多的液态水进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同时冰盖的融化,原有冰盖下方岩层承压减轻,消融区陆地 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在垂直方向上会反弹抬升。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升降变化共同影响海岸线水平变化,当海平面上升超过陆面抬升时,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当陆面上升超过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海推移。
(2)根据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属于基岩海岸区,其陆地垂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冰盖消融及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甲地位于基岩海岸,下垫面物质组成坚硬。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基岩海岸,且阿拉斯加海岸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流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有限。
(3)根据材料可知,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该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影响方式,主要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从气候变暖、流域开发治理及其构造运动等方面具体分析,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截泥沙,三角洲流水堆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地处冰盖消融区外围,(在地壳均衡作用下)地壳构造沉降,海平面上升。
(4)据图可知,甲站附近海平面呈下降趋势,海岸线项西移动,由于甲站附近海岸线为基岩海岸,海岸线附近地势较陡峭,因此在水平方向上海岸线变化幅度较小;而乙站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海岸线项北移动,该地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为砂质海岸,地势较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点评】(1)主要从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等方面分析海岸线的变化;从冰盖消融及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陆面垂直变化;主要从气候变暖、流域开发治理及其构造运动等方面分析人类影响方式;从海水水位和地势分析海岸线变化。
(2)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8.(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3)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分析以色列海水淡化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海陆位置、市场、技术、资金及供水系统网络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以色列西临地中海,淡化海水的原料来源丰富,而中东部地区部临海,淡化海水的原料来源缺乏,故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主要从以色列天然气发电能够保障淡化海水的能源供应、减少对进口煤炭依赖、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等方面进行叙述。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可以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进口能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本国自给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两厂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
(3) 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主要从稳定和扩大淡水市场、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说明。以色列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相对短缺,而人口密集,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以色列将海水淡化钠入国家供水网络可以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而且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统一调度,可避免浪费,可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另外,海水淡化工厂可卖自己的淡水,从而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蓄水库”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蓄水库”的打造可以增加以色列淡化海水的储量,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避免浪费,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扩大相关生产企业和提高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另外“蓄水库”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可使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
【点评】 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
1 / 1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Ⅲ卷)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2.(2018·全国Ⅱ卷)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小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3.(2020·全国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4.(2018·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5.(2020·全国Ⅱ)[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三、图文分析题
6.(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7.(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如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8.(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D
(3)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A符合题意。
(2)西伯利亚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湿地面积增加,而该地湿地面积增加不可能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造成的。D符合题意。
(3)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因此转化为草地,该地持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候变暖,地表水增加,会使植被覆盖率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2.【答案】(1)C
(2)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山丘及高程、道路名称分析,其东南方向离山丘最远,且道路平直,规划整齐。说明是填海造地后规划的。故选C。
(2)根据材料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说明道路受地形影响,坡度较大,不利于自行车骑行。故选C。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组以澳门街道及布局等为背景材料,以澳门海岸线的推移、老城区自行车少见为切入点,考查地图基本知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不大,属于生活化地理,是对解题者的基本地理素养技能的考查。
3.【答案】(1)A
(2)D
【知识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答案为: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4.【答案】(1)B
(2)D
(3)B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排除③,年温差较大,说明大陆性强, ①④都在沿海地区。故选B。
(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天井连接地下与外界,类似烟筒,应该是通风换气,故选D。
(3)本题考查该类地下住宅的特点。根据该类住宅地处地下,受外界影响小,室温不可能不变,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故答案为:(1)B (2)D (3)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对聚落的影响。考查知识对知识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5.【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知识点】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读材料可知,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
【点评】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综合三种水污染类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5)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6.【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
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
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的信息可知,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澳大利亚大陆10月23日大部分地区被高压控制,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少。因此可以推测澳大利亚2002年4~10月气候异常是指气候异常干旱,降水少;当地气候异常干旱。分析干旱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主要从干旱的环境易形成沙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长期受高压影响,在春季利于出现大风或强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天气。
(2)由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高压及沙漠东侧,丙地以偏西风为主,且附近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沙漠中的沙尘吹向丙地,故图中丙地在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
(3)根据南半球气旋(低压)运动方向(顺时针)可知,图中槽线(锋面)位置在10月22日月光在图中槽线的左侧,故可以推知在10月22日时高颜值中心位置图中高压的北侧,经历沙尘暴区域的风向大致为偏北风,受高压影响沙尘暴区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图中显示经历沙尘暴的地区的风向为西南风,沙尘暴区域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小;因此,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变化是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的变化是: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
(4)该题为观点陈述性的题目,探究人类是否干预沙尘暴,若同意干预,则从干预沙尘暴可以减轻灾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观点陈述, 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若反对人类对沙尘暴的干预,则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人类过多干预,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破坏,造成生态失衡。具体理由陈述应该是: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
【点评】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3.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特别提示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东侧为暖锋,因为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
(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7.【答案】(1)变化:冰盖消融,更多液态水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冰盖消融,岩层承压减轻,垂直方向反弹抬升。
水平变化方向:当海平面上升超过陆面抬升时,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当陆面上升超过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海推移。
(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下垫面物质组成坚硬。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基岩海岸,且阿拉斯加海岸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流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有限。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截泥沙,三角洲流水堆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地处冰盖消融区外围,(在地壳均衡作用下)地壳构造沉降,海平面上升。
(4)甲站区域西侧临海,海平面下降表现在水平方向为海岸线向西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在水平方向表现为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的提示可知, 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主要从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等方面进行分析,气候变暖冰盖消融,大量冰川融化,更多的液态水进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同时冰盖的融化,原有冰盖下方岩层承压减轻,消融区陆地 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在垂直方向上会反弹抬升。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升降变化共同影响海岸线水平变化,当海平面上升超过陆面抬升时,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当陆面上升超过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海推移。
(2)根据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属于基岩海岸区,其陆地垂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冰盖消融及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甲地位于基岩海岸,下垫面物质组成坚硬。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基岩海岸,且阿拉斯加海岸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流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有限。
(3)根据材料可知,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该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影响方式,主要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从气候变暖、流域开发治理及其构造运动等方面具体分析,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截泥沙,三角洲流水堆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地处冰盖消融区外围,(在地壳均衡作用下)地壳构造沉降,海平面上升。
(4)据图可知,甲站附近海平面呈下降趋势,海岸线项西移动,由于甲站附近海岸线为基岩海岸,海岸线附近地势较陡峭,因此在水平方向上海岸线变化幅度较小;而乙站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海岸线项北移动,该地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为砂质海岸,地势较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点评】(1)主要从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等方面分析海岸线的变化;从冰盖消融及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陆面垂直变化;主要从气候变暖、流域开发治理及其构造运动等方面分析人类影响方式;从海水水位和地势分析海岸线变化。
(2)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8.【答案】(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3)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分析以色列海水淡化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海陆位置、市场、技术、资金及供水系统网络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以色列西临地中海,淡化海水的原料来源丰富,而中东部地区部临海,淡化海水的原料来源缺乏,故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主要从以色列天然气发电能够保障淡化海水的能源供应、减少对进口煤炭依赖、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等方面进行叙述。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可以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进口能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本国自给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两厂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
(3) 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主要从稳定和扩大淡水市场、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说明。以色列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相对短缺,而人口密集,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以色列将海水淡化钠入国家供水网络可以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而且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统一调度,可避免浪费,可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另外,海水淡化工厂可卖自己的淡水,从而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蓄水库”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蓄水库”的打造可以增加以色列淡化海水的储量,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避免浪费,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扩大相关生产企业和提高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另外“蓄水库”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可使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
【点评】 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